[20240815] 繼歐盟後,蘋果壟斷官司也被印度判定亂用市場支配地位,違反印度競爭法令
據Light Reading 報導,早在2021年印度貿易實務監理機關「印度競爭委員會(CCI)」即開始啟動調查,當時非營利組織「我們攜手抗爭社團(Together We Fight Society)」 指控蘋果App Store政策有害競爭,內購佣金抽成數可高達30%,顯著增加開發者成本、成為小企業進入市場障礙、不利創新,CCI初步調查發現實務上的確存在問題。CCI隨後的徹底調查已確認蘋果違反印度競爭法規,CCI報告指出蘋果僅允許其App Store內建在所有iOS裝置,使用者無法下載與安裝任何其他App商店。因此,CCI調查判定,蘋果App內購政策與佣金抽成數規則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利App開發者、違反印度競爭法規之虞,CCI已要求蘋果回應損害報告的指控。
App開發者要接觸iOS使用者,沒有替代方案只能選擇蘋果App Store這個唯一交易夥伴,並全盤接受蘋果的條件,包括強制採用蘋果的計費與支付系統。
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引述匿名消息來源,指稱蘋果的開發者計畫授權協議(DPLA)與App Store審查指導方針對開發者並不友善。
此外,反引導條款也限制開發者不得在App內將使用者引導至其他支付方式,使得任何第三方支付處理者都無法為在iOS裝置上的數位內容提供服務,因此CCI認為蘋果是iOS App流通市場的寡佔者。
Google也因App商店的高佣金抽成數與強制使用其計費系統被CCI調查,2022年還被CCI以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罰款超過一億美元,Google 已向國家公司法上訴法院(NCLAT)提起救濟。
CCI監督蘋果與Google的App內購及App商店政策,可能促使他們改變遊戲規則,對印度的App開發者將有重大影響且可能引發骨牌效應讓其他國家群起仿效[1]。其實,這也是今年2024年3月蘋果壟斷被歐盟的DMA法令罰19.5億美元翻版。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台灣呢?永遠做小媳婦嗎?連印度都敢勇敢主張自己的看法?台灣政府相關法令當局難道不深刻反省嗎?該出手就出手?不要讓自己權益失去了,畢竟相關大廠也是對消費者毫不手軟的騙誘、壟斷,這就像《駭客任務》中的Matrix一樣的虛擬世界,Matrix和壟斷世界在本質上都有對控制、操縱和現實感知的探討。兩者都涉及到一個強大的系統或組織如何通過控制資訊、環境或資源來影響和支配個體的行為和思想。在Matrix中,這種控制是透過技術創造的虛擬現實,而在壟斷世界中,這種控制則是通過市場壟斷和資訊控制實現的。
[20240412] 蘋果壟斷證據不斷,引發眾怒
雖然蘋果生態系提倡「產品與軟體達到無縫整合」,但美司法部認為,蘋果故意降低iPhone向Android手機發送簡訊、影片的傳輸速度,並阻擋iPhone兼容三星的軟體服務,如三星行動支付Samsung Pay、智慧手錶Galaxy Watch等。倘若蘋果最後被判有罪,美國司法部或將對蘋果開罰、施以改正措施,亦可能影響蘋果商譽。
[20240327] 蘋果當年稱高通稅不合理,如今自己也有蘋果稅的訴訟纏身
蘋果2017年初,以「反壟斷」之名,「不合理授權費」為由,聯合眾家供應商企圖打倒「高通稅」,向高通提告的世紀大案,甚至聯合鴻海、和碩、緯創、仁寶等蘋果代工廠,停止支付高通權利金。直到2019年蘋果與高通世紀大和解,上訴法庭在2020年8月間,由3名法官組成的合議庭大翻轉,認定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未能證明高通商業模式違反美國反托拉斯法。在過去的15年間,每當蘋果用戶透過App Store下載應用,或者在應用內購買、訂閱服務等,都只能通過蘋果指定的支付系統,留下30%的「蘋果稅」之後,再將剩餘費用歸入應用開發者帳戶。估計2023年全球「蘋果稅」收入大約數百億美元。
因此,蘋果就相當年的高通一般,陷入壟斷困局,遭美國司法部聯合15個地方州法院及華府特區,聯合向蘋果提起訴訟,指蘋果違反美國反壟斷法第二條,而聲稱蘋果在美國手機市場逾65%佔有率,其主導地位非來自於市場自然競爭,而是透過違反反壟斷法取得。
這就像蘋果於2024年3月4日被歐盟罰款616億新台幣(19.5 億美元,18億歐元),妨礙市場進行壟斷一般,美國也對蘋果提出相同質疑訴訟。但是美國稅會不會像高通稅一樣平安落幕呢?總總證據顯示,這答案肯定是「否」,蘋果勢必要做部分妥協。
因為2023年歐盟執委會根據「數位市場法(DMA)」,迫使蘋果、微軟和Meta等科技公司向其他競爭對手開放部分服務。其法律已對蘋果造成影響。蘋果宣布2024年3月6日的更新版行動作業系統iOS 17.4,是首個符合歐盟DMA規範的iOS系統,對自家以外的其他應用程式商店開放其iPhone和iPad,能夠讓iPhone使用者也能自App Store外下載其他應用程式。
[20240305] 蘋果iPhone銷售黯淡,高盛移除必買名單,蘋果壟斷被歐盟罰19.5億美元
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將蘋果從「必買名單」(conviction list)中剔除,原因是旗下主要產品需求疲軟,引發市場擔憂,導致該公司股價表現欠佳。每股報178.93美元,2024年迄今累計下跌3.22%。蘋果股價欲振乏力,主因是核心產品iPhone銷售持續低迷引發投資人擔憂,特別此時主要市場中國大陸經濟遭逢嚴峻挑戰。自高盛2023年6月公布20檔~25檔「首選買進」(Directors’ Cut)的名單以來,iPhone製造商蘋果一直名列其中。每個月對會針對必買名單進行審查,若股票「不再是最佳投資選擇」便會遭到剔除。但自那時起至今,蘋果股價大致持平,遠不如大盤標普500指數表現,後者漲幅達到近22%。若以「美股七雄」(Magnificent 7)來看,蘋果遠遠落後其他對手,僅贏過電動車龍頭Tesla,後者今年迄今大跌逾18%。
此外,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執委會於2024年3月4 日 對蘋果處以 18 億歐元(19.5 億美元)反壟斷罰款,因為蘋果濫用其在音樂串流應用程式分發市場的主導地位。因為蘋果對應用程式開發者施加限制,阻止他們向 iOS 用戶告知應用程式之外提供的替代且更便宜的音樂訂閱服務。蘋果還禁止音樂串流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提供有關用戶如何訂閱這些更便宜優惠的任何說明。
在 2019 年 Spotify (SPOT-US) 投訴後,歐盟執委會對蘋果展開調查。調查範圍縮小到蘋果對應用程式開發商施加的合約限制,這些限制阻止其以較低的價格向 iPhone 和 iPad 用戶提供應用商店外的替代音樂訂閱服務。蘋果的行為持續近 10 年,「可能導致許多 iOS 用戶為音樂串流訂閱支付較高的價格,因為蘋果向開發者徵收高額佣金,並將更高的佣金形式轉嫁給消費者在蘋果應用商店支付相同服務的訂閱價格。」
2023年歐盟委員會根據名為《數位市場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DMA)的代表性法規,指定蘋果公司以及微軟 (MSFT-US) 和 Meta (META-US) 等其他科技公司為「守門人」。「守門人」一詞指的是歐盟認為限制存取核心平台服務如線上搜尋、廣告、訊息傳遞和通訊等的大型網路平台。
《數位市場法案》目標在打擊科技公司的反競爭行為,並迫使它們向其他競爭對手開放部分服務。較小的網路公司和其他企業抱怨這些公司的商業行為傷害了他們。這些法律已經對蘋果產生影響。該公司宣布計畫自今年起向外部其他應用程式商店開放其 iPhone 和 iPad。 開發者長期以來一直抱怨蘋果對應用程式內購買收取 30% 的費用。
這兩則是蘋果的一個警訊,蘋果停止電動車的投資,全力發展AI,顧好iPhone手機的未來發展性,這才是當前之急。不過蘋果的產品已深入人心,未來仍大有可為。但是蘋果這種壟斷市場行為相當不可取,當罰。
Key:
- 在過去的15年間,每當蘋果用戶透過App Store下載應用,或者在應用內購買、訂閱服務等,都只能通過蘋果指定的支付系統,留下30%的「蘋果稅」之後,再將剩餘費用歸入應用開發者帳戶。估計2023年全球「蘋果稅」收入大約數百億美元。
- 2021年印度貿易實務監理機關「印度競爭委員會(CCI)」即開始啟動調查蘋果App Store政策有害競爭,內購佣金抽成數可高達30%,顯著增加開發者成本、成為小企業進入市場障礙、不利創新。CCI的徹底調查已確認蘋果違反印度競爭法規,CCI報告指出蘋果僅允許其App Store內建在所有iOS裝置,使用者無法下載與安裝任何其他App商店。因此,CCI調查判定,蘋果App內購政策與佣金抽成數規則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違反印度競爭法規之虞。
Reference:
[1][20240815]印度認定蘋果App
Store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