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瑞昱研究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20220729] 以一擋百的瑞昱

瑞昱一直是台灣的驕傲,是業界的長青網通IC設計公司,長期穩扎穩打。如今財報一出,果然以一擋百,在不景氣的氛圍之中,仍然站穩腳步,獲益46.16億元,年增16.6%[1]。


 Reference:

[1][20220729]瑞昱網通晶片以一擋百 挑戰雖多2H仍審慎樂觀 [Source: Digitimes]
瑞昱網通晶片以一擋百 挑戰雖多2H仍審慎樂觀 (digitimes.com.tw)

網通IC大廠瑞昱對第2季及下半年後市提出看法,綜觀第2季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多重負面因素,導致客戶大幅調整庫存水位和庫存政策,PC、NB和消費性應用的需求狀況確實不太理想,但網通市場的需求強勁,有效彌補了消費需求的疲弱,單季營收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瑞昱也預估,緊接而來的第3季,市況的挑戰與成長機會和第2季不會有太多差別,庫存水位也會繼續向上,但整個下半年還是審慎樂觀看待,營運表現仍有很高機率會優於上半年。

瑞昱第2季營收為新台幣305億元,季增2.5%,年增18%,再創歷史新高;毛利率為50.2%,季減2個百分點,年減0.2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為46.16億元,季減12.9%,年增16.6%

瑞昱指出,第2季毛利率下滑,主要是來自上游晶圓成本增加的效應開始出現,預計成本提升的壓力短期內會持續下去,但憑藉多元產品線和客戶群,長期的毛利率還是有信心維持在這波半導體大缺貨前的水準之上。

庫存方面,瑞昱維持與上季相同的看法,認為短期內並不會看到庫存天數顯著下降,主要有三大因素。第一個是配合客戶端的庫存調節,庫存水位自然會有所上升;第二是半導體在供給及價格上都有不確定性,還是得維持一定的安全庫存;第三是對於成長動能一路延續到2023年抱持高度信心,且有把握在手庫存有效消化,多數庫存都不需要降價出清。

瑞昱強調,其實來自客戶的價格壓力一直都存在,尤其現在半導體短缺情況逐步緩解,來自競爭對手的價格壓力已經在預期之內。與此同時,上游晶圓成本也還在往上走,終端市場的需求下滑,也會讓產品組合的升級速度放慢,其實營運的挑戰是非常多的,未來會透過多元的客戶群及產品線來降低衝擊。

至於後續投片策略,瑞昱指出每個月的投片數量,都會反映該時間對銷售的最終預估,舉例來說,7月的時候公司就針對PC需求轉弱開始調整,接下來每個月都會檢視市況來確定投片最終策略。

但長期來看,仍預期2023年營收繼續成長,因此晶圓的取得一定會增加,但價格部分無法預測供應商的狀況,不管結果是好是壞,都會密切與客戶合作,來因應上游晶圓價格的變化。

針對各應用市況,乙太網路晶片受到PC、NB、消費應用疲弱,客戶調整庫存和備貨原則,單口的乙太網路晶片銷售有所下滑,預計第3季此趨勢也會持續。但長期來看,成長動能還是會因為規格升級而恢復,PC及網通市場的規格都會逐步提升到2.5Gbps或5Gbps等規格。

Switch控制晶片方面,第2季仍然保持強勁成長,短期內沒有看到任何減緩的趨勢,且成長來源是全球性的,並不侷限於特定地區,這樣的成長強度會持續下去,尤其是管理型交換器。

Wi-Fi晶片方面,目前Wi-Fi 5和Wi-Fi 6的需求都很強,市場仍預期Wi-Fi 6在PC領域滲透率將達到5~6成,路由器將達到5成。不過,在總體經濟轉弱的情況下,消費性應用會轉往基本規格,讓Wi-Fi 5需求進一步增加。因此,未來Wi-Fi 4/5/6會共存一段時間,期待上游緊缺情況紓解後,下半年出貨狀況將優於上半年。

Audio Codec方面,一直是最直接反應PC、NB市況,隨著PC、NB需求從4月開始下滑,第2季出貨量較上季下滑15%,2022全年來看,PC市場出貨量應該會下滑10%左右,2023年則是會落在持平2022年至小幅下滑之間。瑞昱看好電競方面的高階需求繼續增加,這塊市場還是有成長的機會。

TV控制晶片方面,2022全年下滑幅度看起來會超過原先預估,相較2021年可能下滑5~10%,不過瑞昱積極推動高階影音技術創新,全力維持營運表現。藍牙晶片部分,其實從上游供給量不足之後,就決定要集中在高階業務,所以出貨量變得比較平緩,未來成長機會主要來自低功耗音訊(LE Audio)、電競、穿戴應用。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台灣政府 觀察研究

    資料來源:今周刊

國科會已研擬成立「關鍵技術審查小組」,又是一個效率不彰的組織:台灣人的悲哀
政府永遠是Tirgger Event嗎?有戳才回動,如今台積電已投入400億美金到美國設廠3奈米,在2022年12月6日美國拜登已經親自參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台灣政府國科會才說要再成立關鍵技術審查小組[4],這不只是慢,而且代表原本政府組織根本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應,成立該組織這是政府組織疊床架屋的又一例。

眾所皆知,各國絕對不畏輕易將秘密武器拱手讓人,但是我們的政府,怎麼會如此糊塗呢?想想當初李登輝先生對中國戒急用忍政策,那時候中國商機蓬勃,有多少科技廠商摩拳擦掌準備一展身手,但多數都被擋了下來;想想當初日本汽車、機車都找台灣做機械代工,但是核心的引擎技術是絕不會給台灣廠商任何機會的。

回過頭來,已經發生的事情擋的下來嗎?台灣畢竟是民主國家,希望政府好好為寶島著想,不要硬是去抱美國大腿,美國人是很現實的! 哪天美中又和好了,台灣真是任人魚肉了!突然又想起李登輝先生所說:「台灣人的悲哀」。 [20221214]

半導體業將納入台灣國家安全法,But,須一視同仁,台廠、外商都應受到規範!
我們政府很有錢,大家來分一杯羹,這是20多年前「黑金」電影中的台詞。對於台灣要擬將半導體產業核心技術列入「國家安全法」修正後的管轄範圍[3],深感贊成。不過不能厚此薄彼。經濟部技術處補助美光與輝達,而這兩家分獲得六十七億及四十七億元補助,金額都遠超過台廠。這是否不公?就連美國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 Act),都先優先照顧美國自身產家Intel,如今台灣政府這樣做,是否是浪費納歲人錢呢? 政府若不能有效開源節流,亂花民眾的荷包,那我們還有需要這樣的政府嗎? 法律必須通盤檢討,不能只規範台廠而放任外商胡亂作為。[20220927] 

新國科會的拆房子又建房子,政府有反省為何要如此嗎?
拆房子、建房子都是為了效能,國家單位也是如此,如今的新國科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就是一個例子[1],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這似乎是2013年國民黨所建議的政府改造政策,怎麼有點暗諷國民黨呢? 天下合久必分,分就必合! 快速反應是好事,但若是為改而改、多浪費民眾納稅人寶貴的金錢,就值得檢討了。原本的組織改組問題是什麼?有沒有去反省,否則這樣的問題只會不斷發生![20220728] 

Background
  • 勞動部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定2023年起月薪從25250調漲到26400元;時薪則是由168元調高到176元。
Reference
[4][20221214]確保「關鍵技術」根留台灣 國科會將成立「審查小組」

台積電赴日、美等地設廠的動向動見觀瞻,政府對業者境外設廠一事是否有相對更縝密的作為與產業政策亦成外界高度關注重點。

國科會已研擬成立「關鍵技術審查小組」,偕同經濟部下屬工業局、技術處投審會等單位,共同為國家科技產業發展打造防線。

台廠對外設廠投資的審核流程

台廠對外設廠投資的審核流程

對於此次台積電赴海外所衍伸出的技術外流等議題,據悉,政府相關單位已加強審查與把關層級,除原有經濟部投審會、技術處、工業局的把關外,在《國家安全法》的授權下,國科會也將會在未來成立「關鍵技術審查小組」,偕同上述單位確保關鍵技術根留台灣,同時確保國家科技產業發展的利益。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12月5 日在國科會第2次委員會議後的記者會上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台積電並不傻,重要關鍵技術一定是掌握在台灣總部。

吳政忠也表示,他最近到法國、德國參訪,歐洲國家對台灣的關鍵地位已更為重視,這是他可以明顯感受到的。

雖然依法規,廠商對外投資是由經濟部投審會的委員會開會討論定奪,但是,當台灣掌握了領先全球半導體技術之後,已讓政府對外投資審查的嚴謹程度顯著提高,也因此此次傳出國科會籌備「關鍵技術審查小組」特別值得留意。

根據目前政府的對外投資審查流程,在關鍵技術的審查部份,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技術處都會提出審查意見給投審會委員會議。如果有必要,則邀請國科會提供審查意見。

國科會長期支持學研界投入先進製程、先製材料,乃至於基礎科學的研究,這些都是台灣科學和技術研發的後盾。雖然「關鍵技術審查小組」的成員名單不公開,但外界猜測應該會由相關領域的業界代表和學者專家所組成。

如何解讀國科會新設「關鍵技術審查小組」

國科會推動成立專案審查小組事宜,可解讀為過往台灣的技術輸入主要來自技術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如今卻有重要技術可輸出至美國,還受到美國總統的重視,這對國人的自信心具有極大的提振作用,也象徵台灣在半導體晶片製造領域,已不再是先進國家的技術殖民地。

政府每年投入上千億元的科學技術研究經費,雖然和廠商的研發投入相較並不多,但在半導體領域顯然已發揮槓桿作用,能提升產業技術的自主性,使台灣半導體產業有效升級轉型,逐漸擺脫技術受國外箝制的情況。

更值得欣慰的是,台灣的技術貿易逆差逐年改善,產品貿易方面則創造更大貿易順差,這不但是技術實力的展現,更有過去改制前的科技部和今日國科會運用有限資源,支持學界投入前瞻研發,強化產學鏈結所做的貢獻。

[3][20220927]科技大老:管制兩面刃 恐阻斷技術市場發展

針對國科會擬將半導體產業核心技術列入「國家安全法」修正後的管轄範圍,半導體業表示樂觀其成,並建議應比照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的精神,獲得政府科專計畫補助的廠商,包括外商,都應優先列管,尤其牽涉到台灣國防安全的半導體晶片,更應嚴格追蹤其流向,建立完善審查機制。

一位科技大老表示,國安法修法增訂「經濟間諜罪」且違者最高處罰十二年,如今國科會打算將半導體產業列入國安法中的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適用產業,升高半導體產業對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性。

這位科技大老表示,任何的管制都是兩面刃,雖顧及國家安全,就可能阻斷廠商或這項技術的市場發展

美中科技為例,美國基於國安考量,過去幾年加大對中國大陸廠商制裁,例如率先將中興和華為列為制裁清單,雖阻斷華為等科技公司發展腳步,但美國很多公司生意都受損,台積電也配合停止出貨,生意也同樣受影響。

現在台灣也打算將半導體產業列入國安法適用範圍,意味將仿效美國加大對半導體核心技術管控,自然也將限縮部分領域的商業行為,因此在擬定執行細則前,應舉辦公聽會,聽取IC設計、製造、封裝和材料等相關領域的廠商意見後會比較周全。

不過,多數半導體業者認為,應對獲得國家科專計畫補助研究單位如中科院、工研院及相關廠商,優先列入管制不得向境外國家或組織輸出的對象。

此外,更應檢討近期獲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補助的美光和輝達,兩家分獲得六十七億及四十七億元補助,金額都遠超過台廠,一旦國安法只列管取得補助的本土半導體廠商,卻放任這些拿更多補助的外商半導體公司在台灣壯大並可遊走各國,不僅立法難服眾,也難收防範之效。

[2][20220801]數位部8月29日掛牌 牽動經部人事
數位部8月29日掛牌 牽動經部人事 | 財經焦點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數位發展部正緊鑼密鼓籌備中,據悉,數位部將在8月29日掛牌,首任部長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出任。由於現任工業局長呂正華將轉任數位產業署長,呂正華赴科技部履新後,工業局長由誰接任,將牽動經部人事布局。

知情官員透露,工業局長接任者目前有三人呼聲最高,分別是標準局長連錦漳、能源局長游振偉、技術處長邱求慧


三人過去皆曾在工業局歷練過,連錦漳、游振偉都曾擔任過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擔任工業局副局長期間曾負責兩岸貨貿談判,後因健康因素一度轉調至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擔任參事,因經濟部賦予標準局制定再生能源標準等政策任務,故而借重其專長,網羅他回經濟部擔任標準局長。

游振偉是三年前由工業局副局長升任能源局長,肩負再生能源發展政策,並借重其產業專長,與工業局合作落實風機國產化。邱求慧則歷任工業局各組,曾被科技部「借將」至產學及園區業務司擔任司長,之後又回鍋經濟部技術處

知情人士指出,三位首長都是經濟部倚重的要角,但考量到工業局體系複雜且龐大,需要一個資深老將來穩住大局;若以「資深」度來看,高層更屬意由連錦漳出任。

數位部另有兩位政務次長,外傳將分別由一卡通董事長李懷仁、亞矽人資長闕河鳴出任,一名常務次長則是通傳會參事葉寧轉任。

李懷仁擔任一卡通董事長後,積極推動一卡通拓展網銀、電支多項業務,成功擴大一卡通在電子票證市占率,在數位發展上算是相當有經驗;闕河鳴現任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兼任亞矽人資長,專門負責5G開放網路平台測試驗證。

葉寧畢業於台大法律系及法律研究所,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要負責數位匯流法案撰寫,協助唐鳳建立公共數位創新空間小組,負責智慧城市、數位治理、開放政府等政策,頗受唐鳳倚重。

另外,根據先前唐鳳所公布的數位部組織架構,將包含六司、兩署。

六司分別為策略司、韌性建設司,由NCC基礎處轉變而來;資源管理司,專責5G等網際網路參與;數位政府司,原本的國發會資管處,強調共通性的資訊服務;民主網絡司,未來不只是國際合作,也有分散式自製數位服務;多元創新司,負責數據公益工作。

兩署則是資訊安全署跟數位發展署,其中資訊安全署長將由國發會資管處長謝翠娟接任,數位發展署則是由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轉任。

[1][20220728]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揭牌 總統交付吳政忠三大任務

總統蔡英文27日出席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揭牌暨主委布達典禮,指出台灣要持續保持發展優勢,擴大全球布局,就一定要善用科技力來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蔡英文給吳政忠三個重要任務:第一,加速投入半導體、能源轉型、量子科技、太空、資安以及數位發展等技術,鞏固台灣的關鍵地位。第二,將新興的科技導入到產業界及社會各領域,讓科技力為台灣創造更多的進步和改變。第三培育更多年輕人才,包括女性人才投入研究創新。

行政院長蘇貞昌26日已核定由原科技政務委員、科技部長吳政忠兼任新國科會主委,政務副主任委員則由原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擔任。吳政忠在致詞時表示,他知道這項工作的任務不是很容易,但他會努力達成。

吳政忠也強調,台灣的科技事務不是只是單一部會的事,也包括所有部會。以後各部會首長或副首長每個月都要來開會,共同討論國家科技政策,因為跨部會合作才是台灣面對國際激烈競爭的做法與法寶。

台灣的量子科研計畫已經是跨部會執行,太空低軌衛星計畫也是,未來10年的新興產業都要跨部會。科技從上游的基礎科學研究,到中下游的產業應用,都應快速連結,以利台灣精準面對2030乃至於2040、2050年的挑戰。

吳政忠強調,台灣的三大科學園區2021年營業額已達新台幣3.7兆元,要打造精緻、多元、優生活的科學園區。台灣若要邁向未來,除了半導體,其他產業也要布局。包括精準健康、電動車、低軌衛星等,科學園區將引入相關產業進駐研發。

此外,科技要和社會、環境的永續必須有連結。台灣理工人才以男性為主,不足以因應產業需求,未來政府對女性科技人才也要加強培育與鼓勵。希望未來透過跨部會協作,提高行政效率,使台灣可以在科技和產業扮演重要角色。

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則感謝產業界給政府鞭策,也期待科學與技術發展要有人文關懷,把科技落實在增進人類的福祉。

2013年國民黨立委介入組織改造法案,臨時將國科會改制為科技部。此決定並非行政院的原先規劃,因此造成日後國家科技計畫與預算的跨部會協調業務受挫,行政效能降低。幾任科技部長陸續向行政院反應並檢討後,決定將科技部改回委員會組織。

科技部雖改制退場,但科技政策、基礎研究、科學園區及推動創新創業等既有的四大任務仍將延續。至於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將整併入新國科會,負責科技決策幕僚及統合協調等工作。未來台灣的重大科技政策,除了徵詢海外科技顧問、業界和專家的意見外,主要會由經濟部、國發會、衛福部、農委會等21個部會署及單位共同合作推動落實。

新國科會的業務與組織與科技部大致相同,設有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工程技術研究發展處、生命科學研究發展處等13個處和2個任務編組,法人單位則有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財團法人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以及即將成立的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

****量子、太空、新世代半導體 新國科會應負成敗之責
新國科會成立後,應該要讓懷抱太空夢的科研團隊,乃至於法人機構,都能夠坦然面對失敗。尤其是國家太空中心,絕不可像其他經濟部主管的法人機構一樣,為了KPI而永遠挑選低風險的任務,阻礙國家太空科技的創新。

為了與產業研發投入有所區隔,政府的科技布局大都是著眼10年後的產業應用,包括量子科技、下世代半導體、太空科技等。而農業科技、能源科技、智慧醫療照護也是台灣面臨氣候變遷、人口老化的重要領域。

但不論發展何種科技,最重要的是人才,量子科技、下世代半導體、太空科技、能源科技彼此之間的人才爭奪將是台灣科研發展的大問題。吳政忠說,台灣若要邁向未來,除了半導體,其他產業也要布局,其實是知易行難的挑戰。既然組織改造已經到位,政府跨部會科技決策架構出爐,剩下的就看新國會到底能發揮什麼積極作用了。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無人機研究

 

NFT Study

 

Reference:

[1] [20220726]林之晨:5G物聯網應用 明後年見成果

https://reurl.cc/9pzDpn

台灣大轉投資公司AppWorks已陸續投資了NFT相關新創公司,包括Dapper Labs、專門做NFT遊戲Animoca Brands,以及Blocto,但是林之晨認為,台灣大在NFT領域還在研究階段,NFT與台灣大不管是發展電信、電商還是家用寬頻業務,目前都還沒有太多的關聯性。

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經濟研究


[20240416] 摩根大通CEO示警:通膨、戰爭 、Fed
摩根大通執行長迪蒙(Jamie Dimon)2024年4月12日在公布首季財報後對前景提出警告,指通膨、戰爭與聯準會(Fed)政策正對經濟構成三大威脅,經濟轉壞機率會超出大家預期。雖然許多經濟指標繼續讓人看好經濟,但展望未來,我們要對一些重大不確定性力量保持警戒。

2023年10月迪蒙曾警告,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可能對全球能源、食品、貿易和地緣政治都帶來深遠影響,世界將經歷幾十年來最危險的時期。戰爭是對摩根大通業務和整體經濟都造成不確定性的因素之一。迪蒙認為中東等地緣政治衝突升級可能傷害全球經濟,但目前行情因為年初的降息預期而顯得「太高興」,因此經濟轉壞機率會「高於大家想像」。

迪蒙指出,能源價格漲太高肯定衝擊全球經濟,甚至認為最重要影響不在經濟,像俄烏戰爭令人憂慮自由世界的未來。美國經濟從未經歷過,把如此巨大寬鬆措施緊縮起來所帶來的全面性影響。目前Fed讓每月高達950億美元所持債券到期後,不再把贖回的資金重新投資,藉此減輕通膨壓力。其資產負債表自2022年6月來已累計縮減1.5兆美元,外界預期Fed未來幾個月會減慢緊縮寬鬆措施速度,但其資產負債表會繼續縮小。持久的通膨壓力可能繼續下去,促使Fed致力縮減其目前約7.5兆美元資產負債表。

迪蒙認為加上通膨和戰爭等因素,會給經濟前景造成極大不確定性,強調「我們不知道這些因素將如何結束,但必須讓摩根大通為各種潛在環境做準備。」因應的各種可能情況,包括基準利率水準從2%到高達8%時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他一直擔心通膨問題。美國物價增幅從2022年6月頂峰開始減緩,但目前通膨率高於外界預期和Fed的2%目標。

市場已大幅改變Fed今年2024降息次數預估。年初時最高預測減息7次或累計降息1.75個百分點,現在僅預期降息一到兩次,累計降息約半個百分點。美國人仍有超額儲蓄,加上美股走高和低失業率,就算經濟衰退也不會立即衝擊,但低所得者正快速消耗儲蓄,摩通看到次級車貸市場出現一些狀況[7]。

然而,美國經濟若不好將會影響全世界,如今的伊朗對以色列發動軍事攻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引發市場關注,金價可能續創新高,國際油價也蠢蠢欲動。其實,彭博資訊經濟學家指出,伊朗把這次攻擊定位為擴大象徵意義、但減少損害,應該不致撼動市場,但可能使中東局勢進入危險。若伊朗直接攻擊以色列領土,國際油價可能衝上每桶一百美元。台塑化、中油等大廠則認為,地緣政治動盪,OPEC+產油國自動減產,加上北半球氣溫回升、帶動汽油需求,估Q2全球原油供給將轉為短缺。因此,可預見的未來台股兩萬點應會大幅下修的可能性,投資人須注意。

[20231122] 台灣三大產業獲利衰退:航運業、半導體業及塑膠工業

累計2023年前三季上市櫃公司稅前盈餘2兆5,032億元,年減34%,其中上市公司稅前盈餘2兆2,924億元、年減35%最多,前三大獲利衰退是航運業、半導體業及塑膠工業

航運業前三季稅前盈餘1,257.32億元、年減83%,是上市櫃公司中、衰退幅度最大者,主因是去年航運受惠長約運價保護及匯兌利益挹注,大幅推升獲利,導致墊高基期所致。

第二大獲利衰退者則是半導體業,前三季稅前盈餘9,237.4億元,年減28.7%,第三則是塑膠工業,前三季稅前262.1億元、年減78%;半導體去年前三季受惠5G應用,高階運算及車用電子等需求推升獲利,也是高基期所致。

獲利成長產業則包括汽車工業因車用晶片及零組件缺料緩解,帶動車市銷售而推升獲利;金融保險業因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增加,致獲利成長;食品工業因疫後復甦,內需回穩,帶動獲利成長等。

據數據顯示,汽車工業前三季稅前盈餘567.2億元、年增近4倍,金融保險業賺822億元、年增44%,食品工業604.6億元、年增近三成。上櫃公司前三季獲利成長產業也包括金融業,因營業證券出售及評價利益增加,致獲利成長;建材營造業因建案完工交屋,帶動獲利成長;觀光餐旅業因疫情緩解,民眾外出用餐意願提高,餐飲收入增加而推升獲利等。

整體而言,獲利三退:航運業、半導體業及塑膠工業,三長:汽車工業、金融保險業、食品工業。

[20230203] 2022年清不完的庫存,看不見的明天
拜讀黃欽勇先生的2022年整體台灣電子產業的評析[6],對於其中幽默的話語「清不完的庫存,看不見的明天」印象深刻。其中有指出台灣電子業上市櫃企業總營收從2021年9,390億美元,僅僅小幅成長到2022年9,530億美元,幾乎是平盤的狀態。

雖是如此,但是2022年是台積電稅後淨利超過1兆元(341億美元)的里程碑,對比台積電759億美元的年營收,令人驚艷,再加上聯發科、聯電也有1,000億元以上的稅後淨利。台灣還可以在2022年有如此成績,真是令人驕傲。

另外還有指出在各大產業中,半導體業以1,750億美元的規模,成長15%的力道最矚目,但營收規模最大的仍是電腦週邊與ICT產品量產製造業。鴻海、和碩加上電子五哥為主的EMS製造大廠,一直都是台灣的中流砥柱,將近5,000億美元的營收,也是台灣挺立不搖的關鍵。

以全球前30大EMS製造廠的營收估算,超過7成來自台商的貢獻,而5,000億美元的背後是將近4,000億美元的零件、半導體採購需求,當然也成了台灣IC設計業、零件通路業在全球供應鏈上佔有核心地位的關鍵。以上這些不得不佩服黃先生的整理數據的功夫,這些數據不論真假,都可有一個概括的輪廓出來。但是換言之,這也不過只是數據而以,更為悲觀一點說,若是台海一但開戰,這些馬上會變成紙虛烏有的東西。

[20221015] 美元為何要執意強勢呢?美國製造業將會蒙受其害!

企業高層與經濟學家均認為,強勢美元將對美國製造業復甦造成威脅,主要是因為銷往海外市場的美國商品將逐漸失去競爭力。此外,匯損還將使美國製造商獲利遭到大幅侵蝕。2022來在聯準會激進升息下,推升美元兌歐元、日圓、英鎊與其他貨幣匯率飆升,使得進口到美國的外國商品變得更加便宜,但反之美國製造、出口到海外的商品則相對變得昂貴[4]。

為什麼美國一定要使其美元強勢呢?真的為了抗通膨嗎?會不會有其他的原因?對於美國製造業不是會造成很大的威脅嗎?亦或是美國製造業不是佔美國的大宗。這些值得深思,美國有評估這兩種方案的優劣比對。有時候,最佳策略不是最直接的方式,這價值不是這麼容易直接判斷的。

[20220722] FED力抗通膨,日後必會收手

聯準會(Fed)鷹式升息力抗通膨,經濟恐因貨幣緊縮過猛而走下坡,但美國財經媒體《巴倫周刊》(Barron’s)匯集專家意見發現,新興市場、中國及其房市、歐洲高收益債和股票、槓桿貸款等四大領域,也會受到牽連陷入麻煩。

此外,中國房市是另一大問題,該產業發行美元計價債券1.6兆美元,美元因Fed升息走強,中國地產業更難償債,進而波及到中國股債市。而俄烏戰爭傷到全球經濟,而歐洲因經濟多仰賴俄羅斯能源,所受衝擊尤深。萬一俄國長期停供天然氣,歐洲將陷入衰退深淵。

其實生息經濟有利也又弊,美國政府聯準會吃了秤陀鐵了心決心要抗通膨[1],評估擋不住全球經濟下跌,肯定會收手!目前應只是短暫反映!不必心急!

Key:
  • Fed讓每月高達950億美元所持債券到期後,不再把贖回的資金重新投資,藉此減輕通膨壓力。其資產負債表自2022年6月來已累計縮減1.5兆美元,預期Fed未來幾個月會減慢緊縮寬鬆措施速度,但其資產負債表會繼續縮小。
  • 持久的通膨壓力可能繼續下去,促使Fed致力縮減其目前約7.5兆美元資產負債表。
  • 基準利率水準從2%到高達8%時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產生通膨問題。美國物價增幅從2022年6月頂峰開始減緩,但目前通膨率高於外界預期和Fed的2%目標。
  • 市場已大幅改變Fed今年2024降息次數預估。2024年初時最高預測減息7次或累計降息1.75個百分點,現在僅預期降息一到兩次,累計降息約半個百分點。
  • 台灣電子業上市櫃企業總營收從2021年9,390億美元,僅僅小幅成長到2022年9,530億美元
  • 2022年是台積電稅後淨利超過1兆元(341億美元)的里程碑,聯發科、聯電也有1,000億元以上的稅後淨利。
  • 強勢美元將對美國製造業復甦造成威脅,主要是因為銷往海外市場的美國商品將逐漸失去競爭力。此外,匯損還將使美國製造商獲利遭到大幅侵蝕。

Reference:

[7][20240415]摩通CEO示警 通膨、戰爭、Fed政策 經濟3大威脅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40415000065-260202?utm_source=iii_news&utm_medium=rss&chdtv

[6]20230203 2022台灣電子業上市櫃企業 總營收達9,530億美元
https://www.digitimes.com.tw/col/article.asp?utm_source=DailyNews&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T_UTM&id=9355&ct=a

[5]2022-12-14 國之重寶:謹小慎微,還是大開大闔?
https://www.digitimes.com.tw/col/article.asp?utm_source=DailyNews&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T_UTM&id=8535&ct=a
400億美元到底意味著什麼?GDP的組成包括政府支出、貿易盈餘、民間消費與投資,如果以台灣GDP總量約是8,000億美元來估算,這筆投資金額大約是台灣GDP的5%,當然這不是一年之內要兌現的投資計畫,大家更關注這是美國釜底抽薪,取回供應鏈的主導權,還是台灣半導體國際化的體現呢?

[4][20221011]美元太強勢 美企慘吞匯損


此外針對在海外經營工廠的美國製造商而言,鑒於美元升值帶來的不利匯率,讓他們以外幣計價的銷售額再轉換成美元後,也將蒙受損失。

業界人士指出,美國製造商在本月稍後發布季報時,可能因為美元走強,使得營收遭到侵蝕。RBC Capital Markets預估,3M集團受匯損影響,銷售額恐將下滑5.1%。生產暖器機與冷氣的開利公司銷售額也將減少3.4%。至於奇異公司則料下滑2%。

此外又以在歐洲擁有大量業務的美國企業深受打擊。除匯率因素,他們還需面對歐洲經濟前景不佳、導致當地需求出現下滑。

美國農業機械設備製造商AGCO指稱,今年上半年受到美元匯率變動影響,導致它在歐洲與中東地區的銷售額減少8.5個百分點,並拖累整體銷售額下滑3.1%。該地區占AGCO銷售比重的逾五成。

柴油引擎製造商Cummins也預估,美元升值將使今年銷售額減少2%至3%,營業利潤則下滑約1%。家電製造商惠而浦第二季在歐洲、中東與非洲的銷售額也減少19%,然而匯率因素就占銷售減幅約9個百分點。

美國製造業倡導人士擔憂,如果企業獲利持續遭到美元升值的壓縮,恐將影響這些業者投資國內業務的意願。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歸的回流倡議組織總裁莫瑟(Harry Moser)警告:「這對美國企業將造成負面效應」。

[3][20220927]明年全球經濟成長 OECD下修至2.2%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昨天公布最新全球經濟預估,今年成長率維持在百分之三,但明年則從百分之二點八大幅下修到百分之二點二,主因能源通膨危機可能將各大經濟體推入衰退。幾乎所有G20國家明年的預估成長率都被調低,尤以歐洲為最,只有印尼溫和上修。

OECD下修美、中兩國經濟預估。美國因為Fed快速升息,導致經濟下滑,預估今、明兩年經濟分別成長百分之一點五及百分之○點五;中國大陸由於堅持「清零」政策,今年預估成長率下修到百分之三點二;但由於政府採取刺激經濟措施,預料明年將成長百分之四點七。

[2][20220927]俄烏戰全球經損 恐飆2.8兆美元
俄烏戰全球經損 恐飆2.8兆美元 - 全球財經 - 工商時報 (chinatimes.com)

OECD對主要國家經濟成長預測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對主要國家經濟成長預測
儘管該戰爭何時落幕還是未知數,但它所引發的能源價格飆升與供應鏈大亂,卻已讓食品和其他必需品出現短缺,並震撼全球市場。

[1][20220722]經濟若衰退 四大領域陷麻煩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0722000189-260203?utm_source=iii_news&utm_medium=rss&chdtv

《巴倫周刊》徵詢基金經理人、策略師和經濟學家的看法,找出何處會因經濟衰退捲入麻煩,而這幾處地方出乎投資人及監管者意料之外。

新興市場國家早已為糧食和燃料成本高漲所苦,如今聯準會(Fed)緊縮貨幣政策加速升息,追逐高收益的投資人受利差誘惑,自然大舉撤出新興市場。

康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普拉薩(Eswar Prasad)警告,雖然現階段他還看不到新興市場有立即的危機,但外債高築的新興國家,一旦遇上全球金融環境緊縮,容易遭逢經濟和經濟挑戰。

受嚴厲防疫封控拖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日前公布第二季GDP增幅僅0.4%,寫下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糟紀錄。經濟學家雖大多預期下半年會好轉,但疫情恐使期望落空,在供應鏈中居要角的中國城市恐再現封鎖噩夢。


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NTN(非地面網路)-TN、手機衛星研究

 資料來源:EESA
https://www.esa.int/Applications/Telecommunications_Integrated_Applications/Satellite_frequency_bands

[20220919]
iPhone14拆解後,其內部通訊數據機晶片為高通的n65,並且為iPhone 14能利用衛星通訊的主要關鍵[5],將時間再拉往前兩個月前,高通就和Ericsson合作讓手機上太空[1]。隨後8月中,聯發科技也有這樣的消息面發出。不過就產品程度化,高通目前就已經可以和衛星通訊。由此可知,高通的技術仍然比聯發科高出許多,聯發科要好好努力加油! 

未來的趨勢,這類的技術將會越來越純熟,將會成為手機的基本功能,類似WiFi、BT、GPS那樣普及。通訊無所不在,將不再是夢想。

iPhone帶起LEO新熱潮,台灣LEO產業是否成熟化?
LEO熱潮又來了,因為iPhone 14將支援衛星緊急通訊服務,並與美系低軌衛星(LEO)製造商Globalstar合作[8]。因為最近的LEO火熱狀況以及手機上太空通訊整體帶動下,台廠這部分有不少的機會,台灣的零組件等廠商有不少斬獲。此外因為NCC開放LEO執照,所以台灣電信業者也積極與國外衛星行業合作。如下:
1. 中華電信:已與三家國際低軌道衛星業者簽訂保密協定
2. 台灣大:業者可能包括SpaceX、Telesat、OneWeb以及衛星市場的新進業者
3. 遠傳電信:將28GHz頻段的800MHz頻寬,除部份提供5G企業專網專頻使用之外,亦開放與低軌道衛星合作。

接下來台灣業者應該有不少的業績單可以拿,但是可能要思考的是,怎麼技術提升,化被動為主動,使台灣的LEO產業成熟化。有關這一部分[9]有分析台廠的三大優勢如:衛星設備白牌化、非中國化產品、一站整合優勢,另外也對於台灣代工外、及台韓的策略作簡略分析。但是這些都還並非成熟,需要再加以統整,理清整體戰略。 [20220912]

[20220907] 華為Mata 50手機支援衛星通訊,緊急救難品

最近衛星上手機的議題很多,目前華為手機Mate 50有支援手機衛星通訊,而iphone 14也將支援此功能,不過Mete 50有很多衛星通訊的限制[3],如:只限於中國使用。不過無論如何,手機搭配衛星通訊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但是目前只限於語音與簡訊,不過令人感到好奇的是,衛星簡訊不是以前就有的救難通訊嗎? 以前都是靠地面接收站VSAT接收而打衛星電話,再經由訊號轉換成電話,這算是間接傳送。

[20220817] 聯發科全球首創5G網路結合低軌衛星NTN

聯發科實驗室5G NTN衛星與5G網路共用於較低頻的S/L波段[2],以下節錄MTK 6G白皮書

The most desirable frequency bands on NTN-capable handheld devices are FDD bands located in the

1.5-2.5GHz range in L/S bands, where currently only a small amount of spectrum is available for satellite applications.

上衛星有限制高頻嗎? Ku? 這是限制還是規定,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這可以看上方圖式,都是衛星通訊的範圍之一。不過恭喜發哥,再為台灣下了一步好棋!

低軌衛星的手機傳播可能性與未來低軌衛星成為太空垃圾
低軌衛星配合手機是否現在就能用透過鏈路預算方程式(Link Budget Equation)的計算[6],恐怕還是不太可能,需要大型天線、Wi-Fi路由器、電源供應器的協助才有機會。不過未來6G的世界這都是慢慢可以克服的,因為3GPP在R17已經NTN納入標準規範,行動與衛星的結合將是一大突破,但是沒有統一的一套太空衛星準則,低軌衛星會不會變成一堆垃圾呢?況且低軌衛星的生命週期也不太長.... [20220723]

行動通訊與衛星通訊跨世紀的結合

最近聽到一句話:得太空者,得天下。這真是很震撼的話語,不過卻是如此,想想提高人類維度方式莫過於居高臨下,俯瞰大地。如今法國的5G NTN 太空測試[1],若是成功的話,看來不用等到2030年6G的發生,5G通訊無所不在就會來到。

技術不斷衍伸,彷彿就從2022年3月18年3GPP R17凍結後的那個時刻,行動通訊與衛星通訊跨世紀的結合,就此展開序幕... [20220721] 

Reference


[9]20220910 打造台灣「護國群星」!卡位全球太空商機,台版 SpaceX 在哪裡?https://technews.tw/2022/09/10/taiwan-spacex/
當四年前,科技狂人馬斯克(Elon Musk)宣告SpaceX透過成功回收火箭,大幅降低發射的成本時,還沒有太多人意識到,這個看似技術上的一小步,將成為衛星徹底突破特殊、軍工產業枷鎖的一大步。

截至2022年中,星鏈已經在全球36個國家或地區,吸引40萬商用戶訂閱,在全球任何一個角落,只要月付99美元,都可以收到高速、不間斷的網路。近來,星鏈更因在烏俄衝突中提供烏克蘭免費使用,一戰成名。

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統計,2021年全球太空產業的規模達到3,806億美元(新台幣11.5兆元),又以衛星的地面站(37%)、網路服務(31%)為大宗。然而後者已被巨頭們寡占,除了最大規模的星鏈,還有英、印合資的一網OneWeb、亞馬遜(Amazon)的Project Kuiper等星系(Constellation)分食市場。

優勢1〉衛星設備「白牌化」
如Starlink等主流星系,多半由低軌道衛星(Low-orbit Satellite,LEO)建構,相較於傳統的地球同步衛星(GEO),離地3萬5千公里的運行,LEO集中在近地2,000公里內,不但發射成本與訊號延遲都更低,雖因受到地球引力吸引,三到五年內就會墜入大氣層,但也正因衛星壽命減少,反而沒有包袱,讓規格得以下放到工規、車規,展現出如基地台「白牌化」、消費商品化的特徵。


因此近期切入衛星通訊的新創,多半走向開發不必靠馬達轉向的陣列雷達(Phased Array)。陣列雷達試圖將雷達系統放在輕薄、迷你的單晶片上,因在製造上仰賴半導體供應鏈的設計與代工,更讓半導體發達的台灣,成為大量製造太空設備的不二人選。

優勢2〉大廠青睞非中國製造
隨著地緣政治發展,美中科技角力,衛星成為各國想要以國力掌握的敏感產業。過去衛星供應鏈多數由軍工、航太公司主導,比資通訊產業封閉,但也讓民主同盟的台灣,因而獲得非市場因素的優勢。

優勢3〉新興客需一站式解方
台灣的彈性,也體現在過去無論電腦、電視、手機、電動輔助自行車到飛機生產,都能提供零組件「一站式購足」的解決方案。台灣經歷電子業西進移轉,願意為客戶投入少量、彈性化的新品開發,這正是中國供應鏈,不願做的地方。

除了代工,台灣能做什麼?
今年打入美國星系家用端路由器的仲琦,是台灣老牌的網通廠。黃文芳兩年前從佳世達被派往明泰與仲琦擔任董事長,傾力發展新事業。她也認同,散熱、訊號、天線這些網通廠其實都能掌握,但規格怎麼開,還是要衛星大廠點頭。
「就算是我們,也需要很多外援,改變終究還是需要整個產業,」黃文芳直言。因此,當鐳洋找上她談新的雷達技術、組隊參加工業局的計畫,她樂觀其成;一方面也透過Infinio接觸海外新創,不只投資,更可以讓技術型的公司,借重明泰的產能。
回到衛星通訊的本身,新技術如何與才剛崛起的5G、固網等地面通訊,達成互補、各國頻段與法規限制,甚至是如何結合更前瞻的無人機、高空氣球形成通訊網,都是營運商選製造商的前提下、台廠單打獨鬥時,容易遇到的困境。
陳冠榮因此建議,除了組織「國家隊」,也可以加入國際協定第三代合作伙伴計畫(3GPP)。雖然這類協定組織不像星系業者,能給出立即的訂單,但透過參與制定通訊協定,有機會在延長賽中,重新取得次世代技術的話語權。

台韓短兵相接,找出策略優勢
太空創投Infinio Capital合夥人林宗亮直言,隨衛星大廠獲得資本青睞,布局亞洲早已不是Why,而是How的問題,「若要卡位,關鍵時機就在這兩、三年。因為供應鏈釘在哪,大概就不太會移動。」
林宗亮看這些業者的困境,例如衛星大廠對「產地」敏感,Infinio就在加州理工附近,建起一棟屬於台灣新創的實驗室。企業透過到美國設點,就能取得在美國營業的門票,接近取信於客戶。
又如韓國軍工巨頭韓華,透過入股OneWeb綁定自家供應鏈,林宗亮則親自帶著台灣企業,到展會上與新客戶們簽SDSPV(單一項目特殊目的載具),效法韓國,透過合作某一產品,以投資綁訂單的方式,為台灣企業累積實戰經驗。

[8][20220912]iPhone 14拉抬低軌衛星聲勢 台廠LEO營收佔比有望揚升
iPhone 14拉抬低軌衛星聲勢 台廠LEO營收佔比有望揚升 (digitimes.com.tw)

蘋果(Apple)2022秋季新品發表會邀請函以星空圖案為底,讓市場傳言紛紛,呼應本次主題「Far Out」的iPhone 14導入衛星通訊功能終於揭曉,iPhone 14系列內建衛星連結能力,能夠讓使用者在偏遠無網路地區遭遇緊急狀況時,透過衛星傳送求救訊號。市場證實,美系低軌衛星(LEO)製造商Globalstar為蘋果密切合作夥伴,也引發市場好奇,台廠之中誰有潛力切進LEO供應鏈?

衛星硬體設備商機包括本體製造、路由器、發射、地面接收站,產業人士指出,未來台廠在全球LEO市場中,可成為衛星零組件、地面接收設備及相關系統設備研發製造基地,成為全球主要供應國。

更細部來說,衛星本體包括姿態控制、衛星電力、衛星電腦、通訊系統、推進系統、結構系統及熱控系統,目前多家台廠在LEO領域做出實績,如HDI大廠華通、錫製品廠昇貿、銅箔廠金居、CCL廠台光電、PCB廠敬鵬燿華,看得出來LEO商機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產業人士分析,全球約有一半人口缺乏網路資源,LEO網路可補足地區網路的不足,此外未來6G技術將可能包含衛星之間直接通訊,結合5G行動通訊系統,透過衛星網路達到全球涵蓋,並搭載高速光纖、大規模陣列天線等。

台廠之中,華通早在2017年就開始布局該領域,算是LEO產業中領先布局並取得先機的業者,華通日前在股東會中提及,天上二、三千顆衛星,和地面幾十萬台的接收設備用PCB,幾乎都是華通製造的,且原先就有供應給蘋果手機軟硬板相關材料,華通是否又再打入蘋果生態系中新產品線,值得後續追蹤。

市場認為,華通亦將軟板視為明確的發展方向,軟板應用產品包括手機、NB、平板、耳機及智慧手錶。華通表示,有信心維持傳統旺季,目前尚未有訂單調整,第3季美系客戶手機、電腦類產品走強,所以PC類第3季會比第2季好一些。

至於衛星產品的部分,下半年仍是穩定出貨,其營運佔比仍是5~7%不變,外界傳華通與SpaceX以外還有4~5家衛星廠商持合作關係,未來相關業務對營收貢獻應可望再創新猷。

此外,被動元件龍頭國巨日前傳出打入LEO供應鏈,國巨董事長陳泰銘曾直言,航太市場為接下來的高成長產業,看好LEO與6G的結合,以及市場規模擴張的潛力,積極籌備布局。

對於近期表現,國巨表示,受到標準型產品庫存及終端需求持續調整中的影響,使得8月合併營收較上月減少, 但利基型產品的訂單仍維持穩健動能。展望下半年,由於全球疫情、中國封城、通貨膨脹及國際局勢等不確定性因素仍高,將會審慎應對業績及營運展望。


[6][20220718]行動通訊上山下海 低軌通訊衛星實現手機傳輸
[Source: Micro-Electronic]

傳統的衛星電話(Satellite Phone, Satphone)由於價格高和體積大,始終無法和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一樣普及。所以,衛星電話一般都被當作天然災害發生時的緊急應變通話工具。不過,等無數個新型的低軌通訊衛星(LEO Satellite)被發射升空到距離地球海平面2,000公里以內的外太空,並與地面基地台的電信網路聯通布建完成後,下一步,是否真能實現以低軌通訊衛星直接和智慧型手機構成寬頻互聯網(Broadband Internet),讓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手機用戶都能隨時隨地使用智慧型手機連上低軌通訊衛星的寬頻網路,收看多媒體節目呢?若以目前的衛星通訊科技來看, 似乎還言之過早。因為現有的低軌通訊衛星之語音通話服務,都還需要大型天線Wi-Fi路由器電源供應器的協助才行。

理想傳輸功率值

衛星電話或智慧型手機至少要具有足夠的發射功率,低軌通訊衛星才能偵測並接收到它們的訊號。所以,首先必須考慮發射功率的問題。使用鏈路預算方程式(Link Budget Equation)可以估算出訊號從發射端成功傳輸到接收端之間的最遠距離,或者接收端能夠接收到的最大功率。它是以對數(Logarithm)表示,如公式(1)。

 

 

……(1)

 

……(2)

・PRX是接收端的接收功率(dBW或dBm)。

・PTX是發射端的輸出功率(dBW或dBm)。

・GTX是發射端的天線增益(dBi)。

・LTX是發射端的衰減功率(dB):指同軸電纜、光纖、電磁波導管(Waveguide)、連接器(Connector)等。

・LFS是路徑衰減功率(dB):指發射的電波在無障礙物下的通訊介質(通常是指大氣)中傳送時,隨著傳輸距離和傳播面的擴大,所造成的訊號功率損失。也稱為自由空間損耗(Free Space Loss)。

・LM是其它衰減功率(dB):指衰落餘量(Fading Margin)、手持話機時所造成的人因功率衰減(Body Loss)、極性不匹配(Polarization Mismatch)等。

・GRX是接收端的天線增益(dBi)。

・LRX是接收端的衰減功率(dB):指同軸電纜、光纖、電磁波導管(Waveguide)、連接器(Connector)等。

在公式(1)中的路徑衰減功率LFS(dB)是由公式(2)計算出來。路徑衰減功率LFS或自由空間損耗是源自弗里斯傳輸方程式(Friis Transmission Equation)。因為電磁波的波長λ和頻率f之積等於光速c,若頻率的單位設為Hertz/s,距離d的單位設為公尺(m),光速等於299,792,458m/s,π等於3.14159,公式(2)可簡化變成公式(3)。若頻率的單位設為Giga Hertz/s,d的單位設為公里(km),公式(2)就變成式子(4)。例如:4G/LTE常用的第一頻帶(band 1)上鏈頻率是1,920~1,980MHz,若某一低軌通訊衛星位於離海平面500公里的軌道上,則當上鏈頻率等於1,920MHz時,使用公式(3)可以求出LFS約等於152.1dB。

 

……(3)

 

……(4)

依照5G應用裝置的功率分類,5G智慧型手機是屬於第三類,最大發射功率(max TRP)是23dBm,大約是200mW,因為1dBm=10log10(P/1mW),亦即大約是-7dBW,因為1dBW=10log10(P/1W)。GTX是發射端(手機)的天線增益(dBi),理想值是零或比零大,但一般的智慧型手機的實際天線增益是負數值較多,此處假設GTX為-5dBi。GTX的單位是dBi,是與位於相同距離的全方向性天線(Isotropic Antenna)的訊號強度之比取對數值,  。GRX是接收端(低軌通訊衛星)的天線增益(dBi),以「BlueWalker 3」低軌通訊衛星為例,它的最大GRX值是36dBi。綜合上述數據,並忽略公式(1)中的LTX、LM、LRX,可以得出PRX=PTX+GTX-LFS+GRX=-7dBW-5dBi-152.1dB+36dBi=-128.1dBW≅-98.10dBm,以4G/LTE的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RSRP)而言,由於-98.10dBm比-100dBm大,所以在上述的例子裡,從智慧型手機發射到低軌通訊衛星接收的訊號品質,屬於堪用的中等(Fair to Poor)這個等級。

低軌衛星通訊傳輸速率

此外,為了求出從智慧型手機到低軌通訊衛星的上傳資料速率(Uplink Data Rate),還須考慮到熱雜訊功率(Thermal Noise Power)問題。熱雜訊是由電子擾動產生的熱能造成的,跟絕對溫度和頻寬有關。公式(5)是最小熱雜訊功率Pn(dBW)的公式,其中k是波茲曼常數(Boltzmann Constant)等於1.374×10-23(joules/°K),B是頻寬(Hz),T是絕對溫度(°K)。

Pn=10log10(k·B·T)……(5)

若仍使用4G/LTE第一頻帶的上鏈頻率1,920MHz,以及使用20MHz頻寬。雖然從外太空測量,地球的平均雜訊溫度(Noise Temperature)是254°K,但假設在惡劣的情況下,低軌通訊衛星的絕對溫度是70℃或343.15°K,則代入公式(5),可以得出最小熱雜訊功率Pn=10log10(k·B·T)=10log10((1.38×10-23(J/°K))×18,000,000Hz×343.15°K)-130.69(dBW)。這裡的18MHz是指4G/LTE第一頻帶的有效頻寬(Useful Band),如表1和圖1,有效頻寬Bu=20MHz-(1,000kHz×2)=18MHz。

圖1 4G/LTE的1.4MHz通道的有效頻寬和保護頻帶

綜合上述,理論上,接收端的最大接收功率等於PRX-Pn=SNR=-128.1-(-130.69)=2.59dBW,這個(PRX-Pn)值也稱為訊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其值通常是由SNR=10×log10(S/N)得出,S是訊號,N是雜音。因此反推可以求出  。根據夏農定理(Shannon’s Theorem)或夏農公式(Shannon Equation),如公式(6),C是理論上的最大傳輸速率,或稱作通道容量;B是有效頻寬,同上例為18MHz,代入夏農公式可以得出上傳資料速率的理論值為1.4934×18MHz=26.8812Mbps。

C=B×log2(1+S/N)……(6)

若選用目前在5G通訊設施中,採用最多的FR1頻段的100MHz通道頻寬和子載波間距(Sub-Carrier Spacing, SCS)30kHz為例,其有效頻寬等於273×12×30(kHz)=98,280(kHz),其中273是資源塊(Resource Block, RB)數目;12是子載波數目,是固定常數。從有效頻寬也可以倒推算出通道頻寬,它約等於98,280+2×845(kHz)=99,970(kHz),其中845kHz是必需的單邊最小保護頻帶(Guard Band),每個通道需要兩個保護頻帶。

再選用5G的n40頻帶,其上鏈頻率是2,300~2,400MHz,若「BlueWalker 3」低軌通訊衛星位於離海平面500公里的軌道上,當上鏈頻率等於2,300MHz時,使用公式(3)可以求出LFS約等於153.66dB。PTX、GTX、LFS、GRX的值和前面所舉的例子相同,求出鏈路預算PRX=PTX+GTX-LFS+GRX=-7dBW-5dBi-153.66dB+36dBi=-129.66dBW≅-99.66dBm

將有效頻寬98.28MHz代入公式(5)中,求出「最小熱雜訊功率」Pn=10log10(k·B·T)=10log10((1.38×10-23(J/°K))×98,280,000Hz×343.15°K)-123.322(dBW)。因此,訊噪比約等於SNR=PRX-Pn=-129.66-(-123.322)=-6.338(dBW)。於是求出  。最後根據公式(6)夏農公式,得出上傳資料速率的理論值為0.30145×98.28MHz=29.63Mb/s。此傳輸速率只比前例使用4G/LTE第一頻帶,並採用20MHz頻寬,大約多出2.75MHz。

若已知最大傳輸速率C和有效頻寬B,則可以使用公式(7)反推求出訊噪比(SNR)。訊噪比只是簡稱,其正式名稱是訊號與干擾加噪音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SINR),因為它還將其他手機的干擾訊號納入計算。

 

……(7)

 

 

……(8)

從公式(6)的夏農公式計算出來的最大傳輸速率C只是理論值。實務上,夏農公式常被修改成如公式(8)。公式(8)中的RT等於公式(6)中的最大傳輸速率C。RT和消耗總功率PCT的比值稱為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t, EE),單位是bits/joule。ηBW是指系統的頻寬效率(Bandwidth Efficiency),ηSNR是指SNR的實作效率(Implementation Efficiency),η是一個不定因子(Fudge Factor)。舉4G/LTE為例,實務上的最大傳輸速率C的訊噪比通常比夏農公式的理論值小1.6~2.0dB,這是因為ηSNR也不是固定值,它會受到幾何因子(Geometry Factor, G-factor)的影響而改變。

若將公式(8)中的ηBW、η、ηSNR都設為1,公式(8)就變成公式(6)。因為手機訊號的傳收是經過許多不同電信業者的交換機、載波通道和頻帶,所以不同載波頻率的傳輸路徑損耗和SINR也會不同。但只要觀測的採樣值夠多,屬於隨機變數的訊號與干擾加噪音比的平均值會趨近常態分布。幾何因子就是這些訊號與干擾加噪音比的集合,其分布情形稱為累加分布函數(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DF)或機率分布函數,簡稱分布函數值,其數學表示式是F(x)=P(X≤x),X是幾何因子,它是訊號與干擾加噪音比的集合,落在(-∞,x),x是實數(x∈R)。x是指定的載波頻率的SINR。

圖2是兩個不同載波頻率在相同地理位置的幾何因子分布情形。圖2的橫座標是幾何因子,從-15到25dB;縱坐標是累加分布函數,從0到1。何謂累加?簡言之,就是當取樣數量增加時,分布函數值也會跟著增加,一直加到1為止。在圖2中,幾何因子小於或等於-15dB時,分布函數值為零,因為F(-15)=P(X≤-15)=0。當幾何因子等於0dB時,分布函數值F(0)=P(X≤0)為幾何因子小於或等於0dB的所有機率之和。在基地台與基地台之間的邊緣,SINR必須夠大,才能確保傳輸速率。

圖2 兩個不同載波頻率在相同地理位置的幾何因子(G-factor)分布情形

[5][20220919]iPhone 14實現衛星通訊 關鍵在高通數據機晶片

蘋果(Apple)iPhone 14已正式開賣,衛星緊急訊息服務是功能亮點之一。iPhone 14系列仍採高通(Qualcomm)數據機晶片,並能夠與衛星溝通;此外,iPhone 14系列也同時採新的訂製射頻晶片。

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從iFixit的拆解可以看到,iPhone 14 Pro Max採用的是高通X65數據機晶片,除了具有5G行動網路連線功能之外,同時還能啟用「n53頻段」,也就是Globalstar用於衛星通訊的頻段。

Globalstar稍早交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文件的顯示,為實現iPhone衛星緊急通訊服務,蘋果將佔據其85%的衛星通訊頻寬容量,也會支付接下來決大部分的建設支出。

蘋果稍早曾表示,iPhone 14系列將有訂製的射頻晶片零件,以及相應的軟體功能。衛星緊急訊息服務將在11月的軟體更新後上路,率先適用於美國和加拿大市場,前2年免費。

iPhone 14系列使用者如遭逢緊急情況,可依照指示將手機對準頭頂上的衛星,向外求援;同時也透過簡單的文字問答,讓緊急中心專業人員研判處理方式。

[4][20220907]
原創 手機衛星通信時代到了?華為新品能直接連上北斗“發短信”

  • 狂歡背後,手機衛星通信技術仍有局限性
儘管華為Mate 50系列的發布,為手機衛星通信打了一劑“強心針”。但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手機衛星通信”,比如利用衛星接打電話、利用衛星上網衝浪等,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這其中就有衛星通信的信號傳輸干擾問題。

衛星通信的實現,主要分為兩步——首先,衛星上的通信轉發器要接收到地面站發出的信號;其次,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放大變頻處理再轉發給其他地面站。

這兩個過程,都非常容易受到電磁干擾或雜波干擾。所以即便是專門的衛星電話,也很難保證通話質量能一直穩定在良好水平。手機並不配備功率太強的收發天線,就更難支持衛星通話,至多就是通過衛星收發短信。

另外,由於通信衛星的發射、運行、維修成本都非常高,手機廠商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就是和相應的運營商合作。因為合作的運營商不同,所以不同品牌手機的衛星通信功能體驗差異也會比較大。短期來看,各大手機廠商的主要競爭點,大概率還是會集中在應急救援功能的優化上。
  • 功能有限,華為、蘋果為何還爭相“跳坑”?
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僅為了一個並不常用的“應急救援”功能,就砸錢手機衛星通訊,多少有點“虧”。

但其實,不管是華為,還是蘋果、谷歌,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是為了更大的一盤棋。

近年來,低軌衛星通信一直是全球關注和佈局的未來產業重要賽道,推進手機衛星通信,在網絡覆蓋、終端形態和應用場景等全方位的意義融合重大。這其中,更關乎未來6G技術的戰略佈局。

不論是此前的2G、3G技術,還是當前主流的4G、5G通信,其功能實現都需要依靠地面的通信基站。2G、3G時代的手機網速相對較慢,對地面基站的信號功率要求也相對較低。但隨著5G時代的到來,對網速的帶寬和延遲要求非常高,這就需要地面基站用更高的功率來支持日常的通信服務。

此前的一份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一座5G基站的耗電量大約是4G基站的3~4倍,可是它的覆蓋率為卻僅為4G基站的1/4左右。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想進一步推動5G技術的應用,就需要數量更多的5G基站。

按此推算,如果跨入6G時代,想繼續追求網速層面的提升,對基站的要求會更高。而衛星通信技術,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6G“基站”的一個補充答案。

[3][20220907]華為衛星通訊手機 槓iPhone 14
華為終端事業部CEO余承東昨(6)日宣布,「向上捅破天」的Mate 50系列手機支援衛星通訊功能,在沒有電信網路訊號的地方,可透過北斗衛星系統發送緊急簡訊,是全球首款支援衛星通訊的大眾智慧手機。該手機也被視為登山迷路者的救命神器。

華為昨天舉辦Mate 50及全場景新品秋季發布會,儘管5G晶片被美國封殺,但華為歷時兩年的研發後,新推出的華為Mate 50選擇透過衛星通訊技術與蘋果iPhone 14同場競爭,力圖重振其在大陸高端智慧手機市場信心。

這款手機還未發表就出現熱賣,僅華為商城一個通路預約量就突破205萬支。

不過,據多家陸媒報導,華為Mate 50、華為Mate 50 Pro透過北斗衛星系統發簡訊,僅支援發送,不支援接收(該手機不能接收衛星簡訊,也就是衛星簡訊轉給電信公司接收後再轉發),需在空曠無遮蔽處使用。首次使用前需在有電信網路的環境下,透過連接App啟動,該功能僅限中國大陸地區使用。

據了解,蘋果將於美東時間7日發表iPhone 14新手機,據傳 iPhone 14也有衛星通訊功能,將可提供緊急簡訊語音服務。

華為Mate 50系列共發表Mate 50E、Mate 50、Mate 50 Pro和Mate 50 RS四款機型,不僅是首款預裝鴻蒙OS 3.0的手機,也是首發華為自研影像技術「XMAGE」的產品,還是全球首個搭載衛星通訊技術的手機。

不過,受到美國禁令影響晶片供應,Mate 50系列只支援4G網路,但是輔以新一代5G手機殼從而可以達到支援5G網路。

售價方面,華為透露,華為Mate 50售價人民幣4,999元(約新台幣2.2萬元)起,最貴的是華為Mate 50 RS保時捷設計售價人民幣12,999元(約新台幣5.7萬元)。

資料顯示,今年第2季華為在大陸高端智慧手機(批發價超過400美元以上)市占僅11%,隨著Mate 50登場,業界認為華為在大陸高端智慧手機市占將會有明顯推進空間,甚至在1,000美元「旗艦高端市場」上與蘋果同場競爭。

[2][20220817] MediaTek 成功完成世界首次 5G NTN 衛星手機實驗室連線測試
https://benchlife.info/mediatek-finished-5g-ntn-satellite-lab-testing/

聯發科技長期推動國際標準制定,積極貢獻創新技術成為全球5G的新技術標準。自2019年便開始研發與提交非地面網路(NTN)相關技術提案至5G國際標準組織3GPP,並領導多個NTN技術項目,日前也完成3GPP Rel-17相關標準發佈的里程碑,持續作為全球新技術標準的積極貢獻者並引領產業趨勢。

測試過程中聯發科技克服了多項高難度的技術挑戰。為了消除智慧型手機衛星通信對傳統笨重天線的需求,聯發科技專注於較低頻S/L波段,並利用物理層及演算法設計,成功克服低軌衛星高速移動造成的訊號衰落、時域/頻域的訊號變形、同步與接收解調性能等技術挑戰。另透過維持和5G相同的基礎物理訊號及通訊協定設計,有助於使用同一支手機支援現有地面5G網路和未來的5G NTN衛星網路。透過開放式衛星通訊技術標準,將有助於未來行動通信產業和衛星通信產業的合作與融合,以擴大規模經濟並達到雙贏的目標。

本次測試遵循5G國際標準組織 3GPP Rel-17規範定義的功能和程序,使用聯發科技具有5G NR NTN衛星網路功能的行動通訊晶片,配搭羅德史瓦茲的低軌衛星通道模擬器以及工業技術研究院開發的測試基地台,於實驗室中模擬高度為600公里、移動速度高達每小時27,000公里的低軌(LEO, Low Earth Orbit)衛星。三方共同合作,開拓智慧型手機支援衛星通訊的可行性,為手機衛星連網通話應用打開一扇大門。

5G NTN衛星網路可提供更完整的全球覆蓋功能,目前地面網路無法觸及的地區,都可透過智慧型手機實現5G衛星通訊的服務,加速5G網路地面和衛星的整合,形成無縫銜接的通訊網路,智慧手機用戶不需要新增配件,可望實現一機雙網,天地連線的創新服務。預計這項技術將擴大5G連接服務的可用性,特別是在關鍵的通訊、交通、農業、車隊和重型機器管理以及物聯網等,將可支援更多應用場景和新型態的業務發展。

[1]20220711]愛立信、高通和泰雷茲將 5G 帶入太空

該活動是在 3GPP 全球電信標準機構批准衛星驅動的 5G 非地面網絡 (5G NTN) 之後進行的
5G 非地面網絡可以幫助提供完整的全球 5G 覆蓋——包括目前沒有地面網絡服務的區域
法國的這項初步工作將是測試和驗證 5G NTN,以從衛星和 ICT 生態系統中獲得影響力

愛立信(納斯達克股票代碼:ERIC)、法國航空航天公司泰雷茲(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HO)和無線技術創新者高通技術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QCOM)正計劃將 5G 帶出這個世界並跨越地球軌道衛星網絡.

在各自進行了包括多項研究和模擬在內的詳細研究之後,雙方計劃進入以智能手機用例為中心的 5G 非地面網絡 (5G NTN) 測試和驗證。

結果可能實際上意味著未來的 5G 智能手機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使用 5G 連接,並為寬帶數據服務提供完整的全球覆蓋,包括通常僅由數據連接能力有限的傳統衛星電話系統覆蓋的地方。

預計通過低地球軌道 (LEO) 衛星實現 5G 連接的好處將包括覆蓋極端地理或跨海、海洋和其他沒有地面覆蓋的地方的偏遠地區。

這種廣泛的連接性將提升 5G 智能手機用戶漫遊服務能力,並為交通、能源和健康部門的 5G 用例實現全球連接。

在發生重大網絡中斷或災難時,天基網絡還可用作地面網絡的後備支持

5G NTN 的預期安全能力意味著國家政府通信可能是一個主要用例,以增強安全可靠的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政府網絡。

愛立信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Erik Ekudden 表示:“愛立信、泰雷茲和高通技術公司之間的這種測試和驗證合作將成為通信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因為最終結果將有效地意味著,無論您身在何處在地球上——在海洋中間或最偏遠的森林——將通過協作的 5G 衛星和地面連接提供高端、安全和具有成本效益的連接。”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 工程高級副總裁 John Smee 表示:“要讓 5G 兌現無處不在的連接承諾,它還必須能夠在不存在地面蜂窩網絡的地區提供網絡覆蓋,無論是在海洋或偏遠地區。我們計劃與愛立信和泰雷茲合作的研究將為使這項重要技術成為現實邁出重要的一步。我們期待這次合作能取得怎樣的成就。”

泰雷茲戰略、研究與技術執行副總裁 Philippe Keryer 表示:
“5G 網絡的部署標誌著電信行業的重大變革。它改變了遊戲規則,不僅在商機方面,而且在連接和保護數十億人和物所需的技能方面。泰雷茲通過集團的不同活動深入參與其中。與愛立信和高通技術公司的研究合作將證明我們公司的信念,即 5G 非地面網絡將為這場革命做出貢獻,並將網絡彈性和安全性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合作

在全球電信標準機構 3GPP 於 2022 年 3 月批准之後,愛立信、泰雷茲和高通技術公司進行的測試和驗證旨在首次支持非地面網絡

測試的目的是驗證啟用 5G 非地面網絡所需的各種技術組件,包括 5G 智能手機、衛星有效載荷和地面上的 5G 網絡部件。

這項工作還旨在驗證智能手機外形可以支持 5G NTN,從而使明天的 5G 智能手機有效地成為衛星電話。最初的測試將在法國的模擬太空環境中進行,大多數歐洲以太空為重點的工業都位於法國。

愛立信計劃驗證 5G 虛擬 RAN (vRAN) 堆棧,該堆棧經過修改以處理通過快速移動的 LEO 衛星傳播的無線電信號(5G 無線電波在太空真空和地球大氣層中傳播的情況)。

泰雷茲計劃驗證適合部署在 LEO 衛星上的 5G 無線電衛星有效載荷,而 Qualcomm Technologies 計劃提供測試手機,以驗證未來的 5G 智能手機可以訪問 5G NTN。

專家們將使用地面設備來模擬 5G 無線電傳播和在軌道上配備的衛星之間的時間延遲,並將 5G 智能手機與地球表面不同位置的 5G 無線電接入網絡連接起來。

Ekudden 補充說:“雖然現在說任何配備 5G 的原型衛星何時可以發射到軌道以進行實際操作還為時過早,但愛立信、泰雷茲和高通技術公司計劃進行的技術含量高的地面測試和驗證工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它發生了。”

作為 3GPP 支持的技術,5G NTN 將能夠利用標準化產品和組件的大型生態系統。新規範還支持將 NTN 技術納入 5G 設備,為技術供應商提供機會,輕鬆快速地跨設備擴展 5G NTN 兼容性。

編者註:
關於愛立信:
愛立信使通信服務提供商能夠獲得連接的全部價值。該公司的產品組合涵蓋網絡、雲軟件和服務、企業無線解決方案以及技術和新業務等業務領域。它旨在幫助我們的客戶實現數字化、提高效率並找到新的收入來源。愛立信的創新投資為全球數十億人帶來了移動和移動寬帶的好處。愛立信股票在納斯達克斯德哥爾摩和紐約納斯達克上市。www.ericsson.com

關於泰雷茲:
泰雷茲(巴黎泛歐交易所:HO)是先進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投資於數字和“深度技術”創新——連接、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和量子計算——以建立一個對發展至關重要的充滿信心的未來我們的社會。集團為國防、航空、航天、運輸以及數字身份和安全領域的客戶——企業、組織和政府——提供解決方案、服務和產品,幫助他們發揮關鍵作用,以個人為驅動力所有決定的背後。 泰雷茲在 68 個國家擁有 81,000 名員工。2021 年,集團的銷售額為 162 億歐元。

關於高通:
高通是全球領先的無線技術創新者,也是 5G 開發、推出和擴展的推動力。當我們將手機連接到互聯網時,移動革命就誕生了。今天,我們的基礎技術支持移動生態系統,並在每部 3G、4G 和 5G 智能手機中都能找到。我們將移動技術的優勢帶入汽車、物聯網和計算等新行業,並正在引領一個萬物和每個人都可以無縫通信和交互的世界。
Qualcomm Incorporated 包括我們的許可業務、QTL 以及我們絕大多數的專利組合。Qualcomm Incorporated 的子公司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 與其子公司一起運營我們幾乎所有的工程、研發職能,以及我們幾乎所有的產品和服務業務,包括我們的 QCT 半導體業務。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ARM研究

 

資料來源:Arm

[20240104] Cloud RAN可否基於ARM而和Intel一決高下呢
於2023年底Nokia發布一次對於Cloud RAN更新,Nokia將其軟體分為Marvell Technology(其客製化晶片用於第1 層,即要求最嚴格的功能類別)和Intel 的GPP,用於挑戰性較低的第2層和第3 層。但在實驗室試驗期間去年,Intel被安培計算(Ampere )公司取代。此外Nokia在去年2023重點介紹的Cloud RAN 試驗中已經用Graviton取代Intel。預計即將在巴塞隆納舉行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將公佈此項活動的最新情況。

Ampere得到Oracle 的大力資助,並與伺服器製造商HPE合作,開發一款適合在RAN中部署的基於Arm的GPP。用Ampere代替Intel似乎不需要Nokia進行任何重大修改,Nokia可以在 x86 或基於 Arm 的 GPP 上有效地為第 2 層和第 3 層部署相同的程式碼。

沃達豐(Vodafone)也對 Ampere 感興趣。2023年10月,在馬德里舉行的 FYUZ 產業會議上,沃達豐參與在 Ampere 的 GPP 上測試富士通的 RAN 軟體,因為它們比其他軟體更開放、更可用,但將會有更多的供應商加入。沃達豐網路架構總監聖地牙哥·特諾裡奧 (Santiago Tenorio) 表示:“我知道愛立信、諾基亞和三星都在關注這一點,因為他們真的希望與英特爾競爭。”

不過,Ampere並不是唯一有爭議的 Arm 產品。Nvidia Grace Hopper「超級晶片」的 Grace 部分也是基於Arm的 GPP。在 RAN 範圍之外更為突出的是Graviton,這是一款由 Amazon 使用 Arm 藍圖構建的晶片,並且已經部署在其 AWS 雲端子公司的資料中心中。當 Counterpoint Research 計算資料中心中央處理器 (CPU) 供應商 2022 年的市佔率時,AWS 以 3.16% 的市佔率位居第三,僅次於英特爾和 AMD。為培育 Arm 生態系統,AWS也一直在幫助Arm移植和改編為x86 編寫的軟體。

Parallel Wireless的小型 RAN 軟體開發商展示與 x86 和基於 Arm 的第1 至第3 層GPP 相容的技術。它在一定程度上透過觀察並向超大規模供應商學習來實現這一目標。Parallel Wireless 英國研發主管 Nicolas Scheidecker 表示,他們在各種工作負載中同時使用 x86 和基於 Arm 的晶片。

基於「大規模 MIMO」的最先進5G網路可能仍然需要加速器,「大規模 MIMO」實際上將數十個天線塞進基地台設備中。但Parallel Wireless也認為AVX-512和 SVE2等ARM指令集可以解決許多與 GPP 相關的第 1 層效能問題。Parallel Wireless 現在已經使用 Ampere、Marvell、Nvidia 和 NXP 等多家公司的晶片測試軟體。

這一切都表明 2024 年可能是Could RAN 改變遊戲規則的一年。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Intel可能仍然是最大的參與者。相較之下,Arm 的生態系統還不成熟。Intel認為沒有兩款基於 Arm 的晶片是相似的,這可能是有道理的。英特爾網路和邊緣事業部總經理 Sachin Katti在2023年9月表示:“Arm的每個變體都是不同的,因此 Ampere 的 Arm 產品與 AWS 的 Arm 產品不同,並認為為Ampere 編寫的軟體無法輕鬆移植到在 AWS 上運行的 Arm。”

不管怎樣,一級電信公司沃達豐的技術長對開放和虛擬 RAN 概念表示不滿,因為這將使他依賴單一晶片製造商。沃達豐顯然有足夠的動力參與英特爾替代方案的試驗。基於 Arm 的系統的基礎終於就位,今年將展示該ARM是否能夠在Cloud基礎上快速發展;然而這一切值得令人期待,畢竟打破壟斷,進而多元商供應是眾所期待之事[4]。

[20231027] ARM 進軍PC不是新聞,但是高通、Nvidia的加入確實改變新的面貌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這個產業大家都要撈過界,就是想找新的機會。」這其實是指最近Qualcomm近期推出全新PC處理器晶片,外媒報導NVIDIA也傳出正規劃以Arm架構打造PC CPU,要挑戰PC CPU龍頭Intel地位。

其實施振榮先生說的很對,業界商機本來就是應該要去想辦法的,成不成是另外一回事,大家都在找未來一個可能的機會。跨出既有的業務模式、跳脫原有的舒適圈,整個產業隨時在變化、持續競爭中,所以隨時要保持這個機會。

自蘋果為Mac電腦配備自研的Arm架構M系列處理器以來,蘋果公司在PC領域的市場份額在三年內幾乎翻一倍。然而,微軟很早注意基於Arm架構晶片的優秀性能,並開始尋求新的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於是找到Nvidia進行研發。先前,Nvidia沒有買成ARM,但其GPU做得很好,需要有一個CPU的夥伴,來改變這個生態,目前傳言找上聯發科進行合作。

其實微軟早在2016年就選擇和高通一起進行Windows on ARM的計畫,而且高通還獲得獨家授權,可以在2024年之前獨家開發與Windows相容的晶片。但是微軟表示不想依賴Intel、高通,也不想再依賴單一的供應商。因此微軟鼓勵其他公司在高通的排他性協議到期後進入該市場領域。此外,不僅是Nvidia,AMD目前也正計畫開發基於Arm架構的PC晶片。Nvidia和AMD的Arm架構處理器將會在2025年,將是在高通的獨家協議到期後正式開售。

此外,Vodafone承諾2024年推出基於Arm的Open RAN伺服器,並將於2024 年初進行實驗室測試。並深化與英特爾的關係。Vodafone一直和英特爾在西班牙馬拉加(Malaga)的一家工廠研發。

然而,創新需要時間,慢慢累積到足夠改變生態的觸發點。整個典範轉移本來就需有時間。此外,典範轉移有很多種,但最重要的還是最終的市場要買單,這是需要時間的。但是,PC晶片的主要市場領導者還是Intel的x86架構,高通、微軟、Nvidia、聯發科的這一動作,可看作是對Intel和Apple的挑戰及反擊。對此,PC CPU供應商增多下,將有利PC品牌廠採購策略,目前台灣兩大PC品牌不能只壓在一個地方,皆有與高通進行合作。

[20230928] ARM之中國策略是否會隨美中而轉成兩大ARM架構
在2022與2023年來自中國的營收,分別佔Arm總營收的18%與25%,安謀科技(Arm China)為Arm在中國的IP開發和服務代理人。因為在2016年,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百分之百收購Arm,不僅改寫Arm的歷史,並直接導致Arm中國合資企業安謀科技的誕生。2016~2018年間,成立由中方控股、獨立營運的Arm合資企業,中方51%股權代表包括厚朴資本安創基金等。

其實成立合資企業Arm China的初衷,原是想讓中國晶片企業客戶安全感,同時也避免新的IP業者另起爐灶,搶奪Arm市場。但Arm China的總經理吳雄昂野心不只於此,更希望自建Arm中國生態體系,不只是滿足於擔任Arm在中國市場的IP授權許可分銷商。

原本在吳雄昂推動Arm中國合資企業創立的過程中,孫正義一度可說是吳雄昂最有力的支持者,但在歷經2020~2022年間引發的內部傾軋、CEO罷免之爭,導致孫正義最後不得不在罷免吳雄昂的文件上,投下贊成票。由於大環境變化,不僅軟銀投資失利,而中美對立態勢成型,G2並行,導致ArmA面臨如此多的中國市場風險。

其次,事實上在中國,包括華為海思、阿里巴巴平頭哥、賽昉科技、芯來科技等在布局RISC-V,開發不同層面的軟硬體解決方案,雖說目前主流PC、手機處理器仍各以x86、Arm架構為主,但在IoT、汽車電子、智慧穿戴裝置、智慧家庭、嵌入式等領域,RISC-V架構擁有更多機會。

尤其是RISC-V架構可讓中國企業得以迴避美國晶片禁令對於Arm授權的限制,透過開放原始碼架構來打造新生態,達成中國產業的可控自主[3]。

整體而言,面對中國想扶持本土的IC設計架構而言,ARM Chian無疑將和總部ARM越走越遠。可預見的是美方一定會近全力使ARM架構技術避免流入中國。現在中國的局勢有如當年漢朝和匈奴班對立,中國並非沒有本錢。面對美國的步步進攻,強調競爭的觀念下,再加上民族主義的催生。中國要慎防驕傲自大之心態。畢竟,驕者必敗是千古名言。

[20230908] Intel投資ARM之策略考量
Intel基於ARM技術對於其晶圓代工服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 IFS)Altera FPGA事業的戰略重要性,英特爾已參與對ARM的投資。IFS的關注焦點會更多的擺在ARM與RISC-V等指令集架構上。

ARM是Intel採用x86架構的CPU產品的主要競爭對手。然而,在台積電所製造的晶圓當中,高達8成含有ARM處理器,IFS對ARM進行投資與ARM締結合作關係,這表明Intel對於晶圓代工事業是重視,因為如果你沒和ARM合作,則無法成為晶圓代工服務業者。

IFS與ARM先前已宣布締結合作關係,希望透過共同優化ARM IP與Intel 18A製程技術,以最大化利用英特爾這個新型製程節點的效能、功耗、裸晶片面積與成本(PPAC)等方面的優勢,目的是吸引ARM的智慧型手機晶片客戶,來使用IFS產能。此外,雙方也將合作開發手機SoC的參考設計。

Intel似乎沒有限制自己的路,如今也對ARM有所投資,這是困難的突破。商場如戰場,一切都是在商言商,Intel似乎有頗了解孫子兵法。

[20230905] ARM架構伺服器,Amazon與Ampere佔領第一、第二名
儘管目前ARM架構處理器佔全球伺服器比重僅約10%,但是Amazon佔其中的5成以上;然而,這並不包括其他投入ARM架構Windows PC的晶片製造商。目前全球採ARM架構處理器的伺服器,有高達40%都在中國;若以單一企業而言,則Amazon旗下AWS的資料中心,則擁有全球超過50%的ARM架構伺服器處理器。

Amazon主要使用自家Graviton系列晶片(ARM架構),由AWS旗下Annapurna實驗室設計,並於2018年發布,但僅限自家內部使用。最新一代為2022年底時發布的Graviton3E,面向高效運算(HPC)應用。鑒於這些晶片主要針對AWS特定需求進行優化,因此可客製化在每個插槽或機架中置入更多核心,且晶片能耗更少,進而降低空間和散熱成本。在效能相當的情況下,Graviton晶片與同等級x86晶片相比,成本可降低20~70%。預期2025年推出採用Armv9架構的Graviton4晶片,採台積電3奈米製程。除亞馬遜外,在Arm架構伺服器處理器市場名列第二的企業為Ampere,約佔整體市場5~10%比重[2]。

Amazon與Ampere似圖利用ARM架構擺脫x86 Intel的束縛,然而在伺服器領域中,這兩家業者無疑是做了典範。值得注意的是,Intel 可能需要提防逐漸流逝的市場,以及Intel 所應該採取的策略為何:降價、技術優勢、成本...

[20230825] ARM將要在美國IPO,預估市值600億美元;RISC-V來攪局
ARM將在2023年9月申請在美國NASDAQ進行IPO,預估市值會達到600億美元,而日本軟銀在2016年的購併價則是320億美元。在Arm股票交易後,軟銀仍將維持其作為控股股東的地位。

=ARM的影響力=
截至2023年3月,ARM營收相較前一年下跌約1%,僅餘26.8億美元,淨利更下跌5%至5.24億美元。反映整體晶片市場,尤其智慧型手機應用需求低迷的情形。估計在當年度逾2,000億美元的整體潛在市場(TAM)當中,採用Arm技術的晶片市場佔有率達到49%。當年度使用ARM晶片的客戶總數逾260家,其中貢獻ARM權利金收入的前十大客戶,平均與ARM合作超過20年。

ARM擁有大約6,800項專利,以及大約2,700項正等待核准的專利,估計,全球約7成的人口有在使用以ARM技術為基礎的產品。

=RISC-V的影響=
ARM的AI機遇在邊緣裝置,但免費授權的RISC-V架構,為ARM征服邊緣AI路上的程咬金。RISC-V架構威脅到Arm的授權獲利商業模式。如果RISC-V相關技術繼續發展,市場對RISC-V的支持增加,ARM的客戶可能會選擇使用此種免費的開放原始碼。

=ARM與高通官司=
目前與ARM與高通陷入法律糾紛,高通強調隨著時間的推移,RISC-V內核將有機會在手機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高通目前已經在手機裡使用RISC-V,雖不是在主要CPU當中,但在關於音訊、視訊和其他技術引擎的核心中,RISC-V架構已經導入使用。高通目前仍是ARM大客戶之一,貢獻ARM全年營收上看1成。但顯然ARM的授權付費模式,已經受到客戶的質疑,尤其是在景氣下行時代,手機業慘澹的脈絡下,高通選擇更好用的RISC-V架構方案,已是進行式。

整體而言,預估IPO的ARM將再度發揮其影響力,軟銀的受惠市無庸置疑的,但是ARM會不會也會像x86一樣變成大怪物,而其的ARM授權付費模式會不會使眾多晶片商卻步呢?這些都是未來值得深思的議題,畢竟目前高通與ARM在正陷入法律糾紛之中。

[20220720] Arm慢慢蠶食鯨吞各領域

Arm正一步一步的改變硬體晶片各領域,英特爾x86電腦將慢慢退出市場,如今又更是一例,Google正式宣布要將資料中心晶片架構改由Arm來設計,目前是和Ampere合作採用Arm架構開發資料中心晶片[1]。

==Key===

  • Arm China:
    • 在2022與2023年來自中國的營收,分別佔Arm總營收的18%與25%
    • 中方51%股權代表包括厚朴資本安創基金
  • RISC-V:中國包括華為海思、阿里巴巴平頭哥、賽昉科技、芯來科技等在布局RISC-V
  • ARM架構處理器佔全球伺服器比重僅約10%,Amazon佔其中的5成以上(AWS的資料中心)
  • 目前全球採ARM架構處理器的伺服器,有高達40%都在中國
  • 高通手機使用RISC-V
    • 雖不是在主要CPU當中,但在關於音訊、視訊和其他技術引擎的核心中,RISC-V架構已經導入使用
    • 高通目前仍是Arm大客戶之一,貢獻Arm全年營收上看1成
  • ARM的AI機遇在邊緣裝置,但免費授權的RISC-V架構,成Arm征服邊緣AI路上的程咬金
  • 當 Counterpoint Research 計算資料中心CPU供應商 2022 年的市佔率時,AWS 以3.16%的市佔率位居第三,僅次於英特爾和 AMD。
  • 資料中心採用ARM晶片架構:
    • 亞馬遜AWS(約超過50%市場比重)
    • Ampere Computing為英特爾前主管創立的晶片公司(約佔整體市場5~10%比重)
    • Microsoft
    • Google Cloud
    • 甲骨文、阿里巴巴、百度、騰訊

Reference:

[4][20240103]雲 RAN 的較量將在 2024 年挑戰英特爾
https://www.lightreading.com/open-ran/arm-wrestle-for-cloud-ran-will-challenge-intel-in-2024
[3][20230928]安謀科技與Arm同床異夢 華為還會依賴Arm多久?
[2][20230905]Arm架構伺服器處理器 AWS坐擁全球逾半
[1][20220720] Google Cloud將採Arm架構晶片 威脅微軟、超微領導地位

Google Cloud將採Arm架構晶片 威脅微軟、超微領導地位 (digitimes.com.tw)

Google宣布旗下的雲端運算服務Google Cloud,將推出以Arm架構晶片為基礎的服務。據悉該款晶片為Ampere Computing的Altra晶片。由於資料中心的晶片技術市場原本都由英特爾(Intel)和超微(AMD)居主導地位,Google此舉應會對英特爾和超微帶來不小壓力。

據路透(Reuters)報導,Ampere Computing為英特爾前主管創立的晶片公司,除Google以外,微軟和甲骨文(Oracle)也都是其客戶。Arm從2018年起,跨足原本由英特爾及超微主導的資料中心晶片市場。部分雲端運算業者如亞馬遜AWS阿里巴巴,都自行設計Arm架構晶片並委託晶片代工大廠生產。部分企業如Google就轉而與Ampere Computing合作。

如今Arm架構晶片已可見於亞馬遜AWS、微軟(Microsoft)、甲骨文,和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企業的資料中心。這些企業將資料中心的運算能力,透過付費雲端運算服務的形式,出租給軟體開發商。這些資料中心也提供由英特爾及超微晶片為基礎的服務。

不過在Google宣布要成為以Arm架構晶片的雲端服務商後,現在各大服務商幾乎都提供以Arm架構晶片作為基礎的服務。

2022年7月14日 星期四

5G非公共和專用網路(NPN)研究

資料來源:netmanias [4]

[20230517]千呼萬喚始出來,台灣5G專網將於2023年6月開始申請,但是費用大放送
電信業直呼數位部不公,為何厚此薄彼。電信業者指出,根據數位部規劃,每MHz1,326元乘上頻寬,再乘上折扣係數,以建物投影面積算場域係數,再加管理費3.3萬元,每一個單位、每年頻譜使用費僅3萬至5萬元,不用支付高昂競標金,連頻譜使用費都要打折,「真的太扯」。但是電信業者支付上千億元高額頻譜標金,加上每年30億元頻率使用費,等於「被剝兩層皮」。過去政府在4G、5G頻譜釋出政策,不斷墊高電信頻譜成本,但卻開特權(5G專網專頻)給非電信業者,等於賤賣頻譜這個全民資產,圖利非電信業者,坑殺電信業者[5]。

電信業此番說法有失公道,政府基於5G專網所給予之優惠,本就無可厚非,乃因推廣5G專網之用。況且一但企業專網普及後,電信業者也能獲取益處。電信業者稱賤賣有點為言聳通,專網乃基於4.8~4.9GHz,本屬特殊用途,何來賤賣。

[20220714]台灣的5G專網即將來到,5G智慧應用迫不急待!
台灣的5G專網終於即將來到,5G有許多應用面都需要專網才有辦法實行,如3GPP 
所規定的5G非公共和專用網路(NPN,私人5G網路/5G專網)等。接下來就要看各廠商怎麼應用這一塊,這方面的應用可能的有智慧工廠、智慧醫療、智慧農業與智慧交通,都是偏智慧應用方面。除此之外,NCC也同以網路切片(NetworkSlicing)的方式讓專網使用者免採購核網設備,這對於專網使用這是一大鼓勵,因為核網成本至少1,000萬元,成本方面估計可以省下不少。

台灣企業型態以中小企業為主,但5G核網成本至少新台幣1,000萬元,微核網大概也要100萬元以上,因此NCC同意由電信業者以網路切片(NetworkSlicing)的方式讓專網使用者免採購核網設備。此外5G專網有連接雲端服務的需求,因此也同意納入。為使中小企業可用較長的時間攤提建置成本,5G專網執照定為10年。屆期可申請換照。

目前業界專網大約400~500萬可以建構完成(非3.5Ghz)。
[KeyItem]
  • 5G專網分成兩種
    • 電信業者標下的商用頻譜(3.5GHz)打造的專網
    • 企業專用頻譜(4.8GHz、4.9GHz)的專網
  • 5G核網成本至少新台幣1,000萬元,微核網大概也要100萬元以上,因此NCC同意由電信業者以網路切片(NetworkSlicing)的方式讓專網使用者免採購核網設備。
  • 5G專網執照定為10年(為使中小企業可用較長的時間攤提建置成本)
Reference
[5][2023-05-16]5G專網頻率費打折 電信業批賤賣 直呼太扯

[1][2022-07-14]5G自主鏈成軍 搶攻全球市場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6459386

5G技術上路後,因應智慧化應用,全球政府與企業積極爭取在公眾網路之外,擁有獨立5G專網,近年歐洲及亞洲各國也發出專網所需專用頻譜(專頻)。業者看好,專網可望採開放網路(ORAN)架構,經濟部也積極串聯宏達電(2498)、和碩、亞旭、廣達等業者打造國產5G專網自主供應鏈,未來兩年積極練兵,搶攻全球專網市場。

業者看好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工廠甚至自駕車等應用都帶動5G專網需求蓬勃發展,德國、法國、英國、日本及南韓已經釋出專網用頻譜。NCC昨(13)日也通過5G專用網路管理辦法草案。先前NCC開放業界申請5G專網概念驗證計畫(POC)累計42件,包括宏達電、台灣松下、中華電信、遠傳、高雄市政府及、新北市及台南市政府共有28件申請專用頻譜。

業界看好,釋出專頻可望助攻台灣專網應用,進一步加速台灣5G專網供應鏈發展,最快年底可望有業者直接從POC案轉為商用。

業者指出,專網分成兩種,一種是使用電信業者標下的商用頻譜(3.5GHz)打造的專網,一種是使用專用頻譜(4.8GHz、4.9GHz)的專網。商頻專網以4G網路架構疊加5G網路的NSA系統,一條龍式的產業鏈發展成熟,電信業者積極推動,全台有超過百家企業已經開始導入專網應用。

[2][2022-07-14]5G專網執照 最快Q4核發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13)日通過企業申請5G專網依據「行動寬頻專用電信網路設置使用管理辦法草案」,明訂5G專網執照使用年限十年,可以組合其他業者核心網路,非大型基地台也可免審驗、以登記制方式使用在工廠等場域,最快第4季將核發第一張企業專網執照。

圖/經濟日報提供

NCC射頻與資源管理處處副處長牛信仁表示,企業專網以鼓勵創新角度為主,非為經營目的;不論是政府或企業,只要符合資格都可申請。在確保頻率使用效率同時,兼顧垂直應用場域的創新應用發展。

NCC強調,希望以降低成本、低度管制方式,鼓勵中小企業等單位申辦,推動數位轉型、擴大頻譜有效運用。

NCC發言人翁柏宗表示,看好智慧工廠智慧醫療將是未來專網重要應用領域 ,智慧農業智慧交通也有發展潛力。相關草案將公告60日,聽取外界意見再做調整,預估企業最快在第4季可望申請專網執照。NCC表示,數位發展部將在8月掛牌,將來也將轉由數位部執行相關釋照作業,不過細節仍需雙邊討論。

NCC指出,草案參酌國際間5G專網監理狀況,指配4.8至4.9GHz作為企業專網頻譜,申請以書面審查為主,只負擔頻率使用費。業者須以「專網專頻」方式獨立運作,並提出資安辦法確保聯網之通訊品質與資訊安全;若在頻段上發生干擾其他利害關係人(用戶)必須協商;專網業者不得申請電信服務,與專用電信網路有差異。

NCC表示,由於5G專網設置成本、核心網路等費用高,考量企業攤提成本,專網執照期限為十年,可共組核心網路。先前不少企業送出5G概念性驗證(PoC)實驗案共42件,主要應用在智慧醫療、智慧工廠、智慧娛樂等展演應用。



[3][2022-07-14]5G專網管理辦法出爐 NCC盼催生創新應用
莊衍松/台北

歷經多次延宕,攸關台灣5G數位轉型發展與創新應用的「行動寬頻專用電信網路設置使用管理辦法」草案,13日終於獲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議通過。在有爭議的資通安全維護計畫方面,若申請者為上市上櫃公司則要審查,若非上市上櫃公司則採備查制。草案預告2個月後若無反對意見,將正式實施。

NCC指出,該草案參酌國際間5G專網之監理情形,及通盤考量「電信管理法」及「專用電信」相關子法等,規定行動寬頻專用電信網路為供本身業務使用,布建專屬運作之網路,但在頻段、資格、用途、干擾協調、審驗、資通安全等,與既有專用電信網路有所差異。為降低管制密度,NCC鼓勵企業申請5G企業專網,在確保頻率使用效率同時,草案兼顧垂直應用場域之創新應用發展。

NCC表示,5G專網不能違反設置目的,不論是自建或委託電信業者或系統整合廠建置,都只能自己使用,不能供他人和公眾使用。除非有「電信管理法」第50條的例外情況,如陸、海、空各種交通工具之遇險求救及飛航氣象等交通安全之緊急通訊;為維護國家安全、公共秩序或公共利益,有緊急進行通訊之必要;為因應天災、事變或緊急危難等救援作業之通訊等特殊情況。

官員指出,台灣企業型態以中小企業為主,但5G核網成本至少新台幣1,000萬元,微核網大概也要100萬元以上,因此NCC同意由電信業者以網路切片(NetworkSlicing)的方式讓專網使用者免採購核網設備。此外5G專網有連接雲端服務的需求,因此也同意納入。為使中小企業可用較長的時間攤提建置成本,5G專網執照定為10年。屆期可申請換照。

5G具有高速率、低延遲、大連結三大特色,可應用在不同情境,有助國家和不同產業的數位轉型。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NCC歡迎所有場域主都提出專網申請,包括電信業者也可以申請使用專頻專網。在頻率使用方面,NCC規定設置者應與利害關係人取得協議,以保障頻譜資源取得之公平性、必要性及合理性,確保頻率使用效率及頻率之和諧共用。

至於設備審驗部分,區域基地台只需網路登錄,不用電台審驗;戶外用的廣域基地台可能會產生干擾,則要審驗草案將預告60日,徵詢各界意見,並於期間辦理公開說明會。未來數位發展部成立後,NCC會把一部分5G專網的業務移撥過去,但電信與專網監理的工作還是由NCC負責。

[4]3GPP 中的企業專網 (Non-Public Network, NPN) -2
  • https://note-on-clouds.blogspot.com/2020/11/3gpp-npn-2.html
  • Netmainias:
    • https://www.netmanias.com/en/post/blog/14500/5g-edge-kt-sk-telecom/7-deployment-scenarios-of-private-5g-networks

2022年7月8日 星期五

縮寫



  •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夥伴合作計畫
  • WP 5D:Working Party 5D,5D工作組
  • 5GAA:5G Automotive Association,5G汽車協會
  • 5GS:5G System,5G系統
  • 6G-IA:6G Smart Networks and Services Industry Association,歐盟6G智能網路和服務產業協會
  •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
  •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AI/ML,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 AKMA:Authentication and Key Management for Applications,應用程序的身份驗證和密鑰管理
  • AAnF:AKMA Anchor Function,AKMA錨功能
  • AUSF: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認證服務器功能
  • AKA: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認證和密鑰協議
  • A-KID:AKMA Key Identifier,AKMA密鑰標識符號
  • AMR:自主式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
  • ATIS:Allianc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Solutions,美國電信產業解決方案聯盟
  • APN:All Photonics Network,全光化網路
  • ARIB:Association of Radio Industries and Businesses,日本電波產業會
  • 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
  • AXE:A telephone exchange,電話交換機

  • BBU:BaseBand Unit,基頻模組
  • BEST:Battery-Efficient Security,電池高效安全性
  • BFD:Beam Failure Detection,波束故障檢測
  • B5GP:Beyond 5G Promotion Consortium,Beyond 5G推廣聯盟

  • CA:Carrier Aggregation,載波聚合

  • CCO:Coverage and Capacity Optimization,覆蓋和容量優化

  • 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協調式多點傳輸與接收

  • CHF:Charging Function,計費功能

  • CCS:Converged Charging System,融合計費系統

  • CUPS:Control and User Plan Separation,控制與用戶平面分離

  • 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通道元素

  • CEPT:Confederation of European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歐洲郵電管理委員會

  • CT:Core Network & Terminals,3GPP核心網路和終端的技術小組

  • CCSA: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中國通訊標準化協會

  • CML:Centralized ML,集中式機器學習

  •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補式金氧半導體

  • C-V2X:Cellular -V2X,蜂窩-車聯網

  • CU:Centralized Unit,中央單元

  • 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通道狀態訊息

  • DCN:Dedicated Core Networks,專用核心網路

  • 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資訊

  • DL: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
  • DL-UL:Downlink-Uplink,下行-上行鏈路
  • 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不連續接收操作
  • DSS:Dynamic Spectrum Sharing,動態頻譜共享

  • DSRC:Dedicated Sort Range Communication,專用短距離通訊技術

  • DC:Dual Connectivity,雙連接操作

  • DML:Distributed Machine Learning,分佈式機器學習

  • DU:Distributed Unit,分佈式單元

  • 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歐洲電信標準協會

  • EFTA: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 EV:Energy Vehicle 電動車
  • 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 Bandwidth,增強型行動寬頻
  • eMTC: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增強型機器型態通訊
  • eMBMS: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演進的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
  • EuCNU:European Conference on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s,歐洲網路與通訊會議

  •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 GBA: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通用引導架構

  • GEO:Geostationary Orbit,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行動通訊系統

  •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封包無線服務

  • HMTC:High Performace Machine Type Comunications,高效能機器型態通訊

  •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封包存取

  • 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封包存取

  • HSPA+:Evolved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演進高速封包存取

  • 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異質網路

  •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
  • IFS:Intel Foundry Services,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
  •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國際電信聯盟
  • IMT: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國際移動電信
  • 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Sector,電信標準化部門
  • ITU-R: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無線通訊部門
  • ITU-R WP 5D: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Radiocommunication Sector Working Party 5D,國際電信聯盟的無線通訊部門5D工作組
  • ITU-D: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Development Sector,電信發展部門
  • ItrabCA:intra band Carrier Aggregation,內頻帶載波聚合
  • ISG:Industry Specification Group,行業規範組
  • IoT:Internet on Things,物聯網
  • IOWN:Innovative Optical and Wireless Network,創新光學無線網路
  • IAB: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整合接入回程;增強型整合接取/後端網路

  • KAUSF:Key of 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服務器功能金鑰
  • LEO:Low-Earth Orbit,低地球軌道衛星
  •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光達
  • 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聲放大器
  • LTE-M:Long Term Evolution Machine,機器長期演進
  • LTE:Long-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
  • LTE-U:LTE in unlicensed spectrum,未許可頻譜

  • MCDATA:Mission Critical Data,關鍵任務數據
  • MCVIDEO:Mission Critical Video,關鍵任務影片
  • MCG:Master Cell Group,主要區域組
  • MEO:Medium-Earth Orbit,中地球軌道衛星
  • MEC: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多存取邊緣計算
  • 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重輸入多重輸出
  • ML: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
  • MLCC: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多層陶瓷電容
  • mMTC: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巨量多機器型態通訊
  • MNO:Mobile Network Operator,移動網路運營商
  • 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氧半場效應電晶體
  • MOCN:Multi-Operator Core Network,多營運商核心網路
  • 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備忘錄
  •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機器型態通訊
  • Multi-TRP:Tx/Rx Point,對多傳送/接收點
  • MRDC:Multi-Radio Dual Connectivity,多重無線電雙連接
  • MR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

  •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頻物聯網
  • NF:Network Functions,網路功能
  • 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網路功能虛擬化
  • NGA:Next G Alliance,Next G聯盟
  • nGRG:next Generations Research Group,次世代研究小組

  • 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 NPN:Non-Public Networks,5G非公共和專用網路/私人5G網路
  • NPU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神經網路處理器
  • NR:New Radio,新無線電
  • NR-U:New Radio Unlicensed,5G NR免許可頻譜
  • 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 NS:Network Slice,網路切片
  • NSSF: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網路切片選擇功能
  • 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網路
  • NTRA:National Telecom Regulatory Authority,國家電信管理局

  • OBU:On board Unit,車載裝置
  •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分頻多重存取
  • OFC: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光纖通訊
  • OLCD:organic LCD ,有機LCD
  • OWC: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光無線通訊
  • OCC:Optical Camera Communication,光學相機通訊
  • O-RAN/Open RAN: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開放性無線接取網路
  • OSS:Open Source Software,開放原始碼軟體
  • OSATOutsourced Semiconductor Assembly And Test 
    • 中文意思:委外封測代工(廠)、半導體委外封裝、測試(廠)。
      • OSAT - 委外封測代工廠,提供第三方Assembly(封裝)、Test(測試)的服務。
      • OSAT即是封裝、測試的委外代工廠。一般的IDM或Foundry廠雖然本身可能就有一些封裝或是測試的產能。但仍會外包某些比例的封裝、測試到OSAT。
      • OSAT也是一般Fabless的公司的外包廠。如design house等
      • 國內的OSAT廠有:日月光、超豐、南茂、力成、矽品、京元……
  • OWPAN:Optical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光無線個人區域網路

  • PA: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
  • 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陸地移動網路

  • PDU:Protocol Data Unit,協定數據單元

  •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實體層下行控制通道

  •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實體層下行鏈路共享通道

  •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實體層上行鏈路共享通道

  • PS-LTE:Public Safety-LTE,公共安全社區

  • PCell:Primary Cell,主要區

  • PSCell:Primary Secondary Cell,主次區

  • 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定位參考訊號

  •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協力夥伴關係

  •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品質

  • uRLLC: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超可靠低延遲通訊

  • 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無人機

  • UE:User Equipment,用戶設備

  • UICC: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通用積體電路卡;意同SIM Card

  • UDM:User Data Management,使用者數據管理

  • RACH:Random Access Procedure,隨機接入程序

  • RAN:Radio Access Network,無線電存取網路

  •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簡化性能

  • RIS: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可重構智能表面

  • RID:Routing Identifier,路由標識符號

  • RISC-V: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pmuting-Five,精簡指令集第5代

  • RLM:Radio Link Monitoring,無線電鏈路監控

  • RR:Radio Regulations,無線電通訊規則

  •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無線電資源控制

  • RRU:Remote Radio Unit,射頻模組

  • 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無線電資源管理

  • REINDEER:REsilient INteractive applications through hyper Diversity in Energy-Efficient RadioWeaves,利用高能效與具高多樣性的RadioWeaves技術實現彈性的交互式應用

  • RINGS:Resilient & Intelligent NextG Systems,彈性和智能NextG系統

  • RU:Radio Unit,無線電單元

  • SA:Stand Alone,獨立核網
  • SA:Service & System Aspects,3GPP服務和系統方面的技術小組
  • SC:Standing Committee,常設委員會
  • SCG:Secondary Cell group,次要區域組
  • SCell:Secondary Cell,次要小區
  • sPCell:Special Cell,特殊區;sPCell = PCell + PSCell
  •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
  • 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軟體定義網路
  • SDO:Standards Developing Organization,產業標準制定組織
  • SG:Study Group,研究組
  • 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會話管理功能
  • S-NSSAI:Singl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單一網路切片選擇輔助訊息
  • SUPI: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訂閱永久標識符號
  •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測參考信訊號
  • SRUKSamsung Research UK三星英國研究中心
  • SSO:Standard-Setting Organization,標準制定組織
  • SON :Self-Organizing,自組織

  • 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全接取通訊系統(1G)
  • TG:Task Group,任務組
  • THz:Terahertz,太赫茲技術

  • TNTN:Terrestrial and Non-Terrestrial Networks,地面和非地面網路

  • TTA: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ssociation,韓國情報通訊技術協會

  • TTC: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mittee,日本情報通訊技術委員會

  • TSDSI: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Development Society,India,印度電信標準制定協會

  • TSN:Time Sensitive Network,時效性網路、感時網路

  • TxD:Transparent Tx Diversity,穿透輸出多樣性

  •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車聯網

  • 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車輛對基礎設施

  • V2N:Vehicle to Network,車輛對網路

  • V2V:Vehicle to Vehicle,車輛對車輛

  • V2P:Vehicle to Pedestrian,車輛對行人

  • V2D:Vehicle to Device,車輛到設備
  • VLC: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可見光通訊
  • 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
  • WWRF:Wireless World Research Forum,無線世界研究論壇

  •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寬頻分碼多重存取

  • WG:Working Group,工作組

  • WRC:World Radio Conference,世界無線電通訊大會

  • WSN:Wireless Specialty Networks,無線專業網絡

  • XDD:Cross Division Duplex,交叉雙工技術
  • XRExtended Reality,擴展實境



電子與通訊

這裡就是我的新的Blog 將以電子與通訊 做為本人研究探討之地!!
希望能夠更加了解神奇的宇宙 歡迎各位光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