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Apple蘋果研究

[20240509] 蘋果AI成果發聲,iPad Pro的發表會的M4晶片強調AI功能

iPad Pro的發表會上,M4晶片以iPad做為第一次推出的平台,M4在AI運算上將能繳出優異表現,僅需四分之一的功耗就能做到其他競品的同樣效能水準。蘋果的神經網路運算單元(NPU),在NPU技術已經累積多年的發展經驗,算力將遠勝那些近期才開始導入NPU的競爭對手。

M4晶片的推出,可說是蘋果在整個AI領域反擊的第一聲號角,之所以搶先在iPad Pro上推出,一方面是因為對iPad Pro的定位策略,就是要取代PC應用成為專業工作的另外一種選擇,但更重要的應該還是話語權的爭奪。

蘋果此次大張旗鼓以M4作為硬體端的開頭,緊接著6月WWDC主打AI相關的新應用,並在下半年的發表會上一口氣把所有重點的硬體裝置推出,用最短的時間重建自身在AI戰場的灘頭堡。

根據過去蘋果推出M系列晶片的節奏來說,原先大家普遍認為M4的推出時程應該會落在2025年,最快也是2024下半年才會跟著MacBook一起推出,這次絕對是提前釋出。

這證明蘋果現在已經沒有擠牙膏的餘裕,另一方面也證明,先前的M3晶片在產品的規格及表現上,很難在強敵環伺且AI成為主戰場的2024年,保持既有的競爭力。

從規格上來看,M4其實在CPU及NPU上會有比較顯著的架構升級,蘋果指出NPU的算力將達到38TOPS,這已經相當逼近Microsoft設定的AI PC硬體標準40TOPS,就硬體的戰力來看,蘋果應該準備就緒,剩下就是應用端和生態系,能不能加速跟上這波AI的浪潮了。

蘋果自然在產品設計上有其獨到之處,但如果蘋果的M4晶片可以達到這麼高的算力,那其他同樣採用3奈米製程的競爭對手,應該很快就會開發出算力相等,甚至進一步超車,滿足微軟AI PC的40TOPS標準,雙方推出產品的時間差大概就是半年上下。

英特爾和AMD等PC處理器傳統強權,或許在NPU技術的發展比較落後,但其原本就具備的龐大市佔率及生態系優勢仍然存在,而作為挑戰者的高通雖然沒有上述優勢,但對於NPU的理解可說和蘋果不相上下,未來的競爭還有非常多看頭。

此外,無論是發表會上的描述,還是實際的產品設計及使用者體驗,iPad Pro已經相當近似於提供額外觸控操作功能的MacBook,加上M4晶片的強大算力,未來iPad Pro可能會被當成是AI PC的一環來看待。

其實在微軟生態系中,一直都有在觀察蘋果的設計並視情況採納,如蘋果採用已久的指紋解鎖及開機按鍵,未來將成為許多Windows AI PC的標配。

此外,AI PC的設計重點,是放在人機介面互動的多元性上,其中語音控制和螢幕觸控是目前發展比較明確的技術,倘若未來AI PC都具備螢幕觸控,甚至附帶觸控筆的功能,那平板和PC就不會有差別了,iPad也自然會被視為是AI PC的一份子。

或許這就是蘋果並沒有將M4晶片的使用侷限在MacBook上的根本因素,因為iPad和MacBook的界線已經變得更加模糊,未來也勢必會有許多和人機互動介面有關的革命性AI應用產生。

這樣開放式的思維將成為蘋果在未來AI市場上的一個重點競爭利基,因為無論如何,蘋果在平板產品的技術及應用開發能力,是已經被市場證明遠超其他品牌競爭對手的,尤其是其他的PC競爭對手。

[20240507] 蘋果對於AI的戰略能否挽救蘋果iPhone大幅衰退?蘋果追加11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額度轉移焦點?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2024年第2季財報電話會議上,未透露太多該公司的AI計劃,但卻證實蘋果正推進AI領域。庫克關於蘋果資本支出的言論,說明蘋果AI的混合戰略。

過去五年蘋果在研發上花費超過1000億美元,但蘋果並不打算建立太多新的數據中心來運行或訓練AI模型。相反,其將繼續追求「混合」方法,來達成這一目標。

有關生成式AI對蘋果來說,其追求一種混合模式,也就是蘋果自己進行一些投資,在其他情況下蘋果願意與其他公司(供應商和合作夥伴)分享投資。就如同,蘋果在數據中心方面做了類似的事情。其擁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容量,然後蘋果也使用第三方的數據中心容量。這種混合模式,既能夠達成目標,也能夠節省成本。

換言之,蘋果不需要在資本支出上花費太多,因為蘋果不打算立即在自己的伺服器上建立和訓練大型語言模型(LLM)。這也是蘋果正在尋找第三方來為其AI服務提供支援的另一個訊號。就如同先前報導,蘋果一直在與ChatGPT製造商OpenAI和谷歌進行討論,以支援iOS 18更新中的AI聊天機器人。

其實,蘋果的AI的戰略仍是強調在隱私方面的良好記錄。蘋果通常更喜歡加密數據並在裝置上運行AI,而不是將任何內容發送到雲端,這有助於確保它不會被邪惡的第三方訪問。若此模式成功的話,蘋果將在更道德的AI方法上獲得消費者青睞,進而普及消費者使用AI的比例[2]。

此外,蘋果低迷的業績已被市場預測到,5月2日財報中的驚喜則是追加了11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額度。近年來,蘋果每年都會在這個時候增加9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額度,但今年一下子增加了20%以上,達到歷史最大規模。季度分紅也增加4%,達到每股25美分。這是連續12年增加分紅。股市對優厚的股東報酬政策表示歡迎,股價得以上漲。蘋果成功地「一筆勾銷」了財報的停滯跡象。

在美國的科技巨頭中,蘋果一直率先採取回購股票和分紅等股東報酬政策。通過提高資本效率獲得了投資者們的支持,2023年6月成為在世界企業中總市值率先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的原動力。

繼2月份Meta宣佈增加500億美元股票回購額度並實施首次分紅之後,4月份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宣佈增加7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額度並實施首次分紅。此次蘋果似乎在規模上彰顯出與競爭對手的不同。

不過,這種支撐股價的方法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在美國國內,有聲音要求美國科技企業將剩餘資金用於加薪和設備投資等,而不是股票回購。拜登政府在2022年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案》(IRA)中,制定上市企業回購股票之際徵收回購金額1%的新稅制,但未能改變企業的行為模式,提高稅率的論調將愈演愈烈。

滿足包括投資者在內的利益相關方的根本性增長方案在於蘋果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的生成式AI的走向[3]。蘋果利用股票回購來轉移基本面不好的問題,使蘋果股價大漲,或許這也是孫子兵法策略中兵不厭詐的展現?但是對於一家領先全球的科技公司而言,這種做法難免有欺世盗名之嫌。

[20240506] 蘋果營收究竟是好還是不好?蘋果財報驚喜 釋7大利多
全球消費性電子產業巨擘Apple 5/3公布財報,業績意外優於市場預期,展現蘋果中長線營運七大利多,包括「上季營收與獲利高於分析師看法」、「大中華區銷售未如預期中那樣低迷」、「硬體相關營收持平且下周有新動態」、「服務事業亮眼」、「本季營收恢復成長」、「推出更多AI」、還祭出「規模驚人的庫藏股」。

蘋果執行長Tim Cook對未來營運態度樂觀,指出區域布局上,對大陸市場前景抱持正面看法,技術上,蘋果正大幅投資生成式AI,相信公司擁有能夠區隔化的優勢,包括硬體整合、內部自研晶片、重視隱私,他說,「生成式AI和AI都是我們所有產品的重大機會」。

蘋果昨天公布2024第二季業績,為大型科技股財報季收尾:營收907.5億美元,優於預期的九百點一億美元;每股盈餘1.52美元,優於預估的1.5美元。

蘋果財務長梅斯特里表示,上季有超過十二個國家和地區營收創紀錄,包括加拿大、印度、印尼、西班牙、拉美、中東及土耳其,iPhone是美國、中國大陸都會區、澳洲、英國、法國、日本及德國最熱銷的手機。

被市場看衰的大中華區,上季營收僅年減8.1%,好於預期。庫克指出,「中國是舉世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但上季大陸業績主要動力就是iPhone,因此他對大陸仍有信心。

整體而言,蘋果強調硬體銷售穩健:上季iPhone營收雖年減10%,但高於市場預期;Mac營收甚至意外成長4%,高於預期。

蘋果的最大營收來源仍是占比達約48%的iPhone,雖第二季銷售額下降近百分之十到459.6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458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的513億美元大幅下滑,顯示新一代智慧手機需求疲軟。

但庫克說,如果去年銷量沒有增長,iPhone的營收將與去年持平,他強調蘋果計畫今年升級iPhone,配備更大尺寸的螢幕和AI晶片;Pro型號還將新增一個用於拍攝照片和影片的按鈕,但其他外觀將與當前版本相同。

此次財報最大亮點,則是蘋果上季服務事業營收年增14.2到239億美元,不只高於華爾街預期的233美元,更創歷來新高。

梅斯特里表示,消費者與蘋果生態系的互動增加,付費蘋果帳戶數量倍增,Apple Music、Apple TV+和iCloud訂閱等服務創造佳績。庫克預期,本季銷售能恢復正成長,且公司積極投資AI,未來幾個月會推出更多AI功能。


[20240322] 蘋果十大挑戰,蘋果需要借由AI重整能量
蘋果在產品和科技創新上似乎都遇上瓶頸,也和其他科技企業一樣,Bloomberg歸納2024年蘋果面臨的十大挑戰:
1. 歐盟監管壓力
2. 美國司法部調查
3. Apple Watch官司纏身
4. 追趕AI競爭
5. 中國市場成長趨緩
6. Project Titan終止
7. Vision Pro剛起步
8. iPad成長乏力
9. 人才流失
10. 預告2QFY24不樂觀

蘋果近期營收面臨下滑,其中又以中國市場表現最引發關注。華為Mate 60系列的推出,對蘋果在中國高階市場產生不少衝擊。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2024年首6週,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24%,華為則持續成長。

除地區市場的表現之外,iPad、Mac近期也遇到成長瓶頸。蘋果在日前上架M3 MacBook Air系列。預期即將推出首款搭載OLED面板的iPad Pro,另有其他iPad新品。

對蘋果不利的外部因素還有各國政府的監管。歐盟數位市場法案(DMA)在3月7日正式上路,在歐洲市場,蘋果App Store必須更加開放,包括讓使用者側載(sideload)App,以及讓開發者經營另外的App商店。

為因應DMA的到來,蘋果已經修改歐盟地區App Store政策,但第三方開發者還是對蘋果調整不滿意;同時也有分析認為,歐盟服務的營收之於蘋果整體營收的佔比應不高。但蘋果仍舊要擔心其他市場會要求跟進。

在未來發展方面,蘋果已取消蘋果電動車計畫Project Titan,將主力轉向發展Vision Pro和生成式AI,與此同時,蘋果也正面臨高階主管離職或年屆退休。對蘋果來說,Vision Pro好不容易推出,但仍舊是在起步階段,且AR/VR頭戴式裝置的競爭者眾。執行長Tim Cook稍早在股東會議上表示,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更多AI的相關消息,預告將全面進攻生成式AI。

[20240311] 蘋果在中國發展受阻,iPhone降價也難挽回中國市場
蘋果股價連跌,已失去全球最有價值公司的頭銜。蘋果股價已經連續6個交易日下跌,截至3月6日收盤價168.45美元。這六天的跌幅令蘋果公司蒸發逾2000多億美元的市值。2024年迄今,蘋果公司股價累計已跌超12%。蘋果市值今年已蒸發逾3000億美元。公司總價值不僅被微軟超過,而且距離越拉越大。

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顯示,2024年前六週,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萎縮,整體銷量同比下滑7%。蘋果iPhone在中國的銷量排名從去年的第二降到第四,比去年同期下降24%,市占率15.7%,前三名是中國品牌(vivo、華為、Honor),或Apple 跟 Honor 則並列第三。反觀,華為銷量攀升64%,市占率由9.4%躍升至16.5%。iPhone在中國市場遭遇銷量下滑困境,進入2024年後舉步維艱。中國市場的問題將影響蘋果今年的整體出貨量。

其實另一方面,根據IDC出具最新手機季度追蹤報告,2023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71億台,年減幅5%。觀察個別品牌表現,蘋果以17.3%市佔率,首度拿下龍頭寶座,其次是榮耀(Honor)的17.1%,之後依序是OPPO 16.7%、vivo 16.5%以及小米13.2%。華為睽違兩年多,終於重返中國前五大手機品牌(蘋果、榮耀、OPPO、vivo、華為),2023年第四季出貨量大幅成長36.2%,以13.9%的市佔表現,位居中國國內市場第四大品牌,小米則被擠出前五名。

中國經濟急劇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造成了大範圍人群的消費降級。口袋裡錢少,錢不好賺,人就會去選擇價格較便宜的中國國產機,此也是蘋果銷量下降的一個原因。此外,iPhone在高端市場面臨著來自華為的激烈競爭,同時又被中國的國產品牌OPPO、vivo和小米等公司的激進定價擠在中間。儘管iPhone 15是一款很棒的設備,它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沒有重大升級,因此消費者暫時保留老一代iPhone感覺很好。

然而,蘋果在中國的第三方零售商京東、天貓和拼多多都在爭奪客戶,為蘋果最新機型iPhone 15提供更多的大幅折扣,降幅可達逾千元;2024年1月,蘋果公司還在中國為iPhone 15提供罕見折扣,零售價降低高達500元人民幣(合70美元)。鑒於蘋果公司多年來一直沒有為最新款iPhone降價,這相當不同尋常。

中國政府的打壓和華為手機的競爭被視為是iPhone在中國觸礁的主要原因。2023年9月,中共將iPhone的使用禁令擴大到政府支持的機構和國有企業,一些中國機構已開始指示員工不要攜帶iPhone上班。2023年12月,包括至少八個省的眾多政府部門和中共國企指令員工開始使用國內品牌的手機。

蘋果在中國市場銷量大幅下跌,技術性能原因並非最關鍵因素,最深層原因在於,中國跟西方主動的選擇性脫鉤戰略。多年來,中國逐步用中國產的軟硬體取代美國產品,從微軟的軟體到戴爾電腦、英特爾芯片,現在是讓華為手機重挫蘋果。中國是舉國體制推高華為,這是一個能迅速擠垮外企的「訣竅」。如果華為沒有受到美國的技術制裁,那恐怕蘋果會受到更大殺傷。在中國當局政治加速左轉、繼續「脫鉤」的態勢下,蘋果在中國的困境恐將進一步加深。其實,蘋果本身作為也有問題,蘋果妨礙市場進行壟斷,被歐盟罰款616億新台幣(19.5 億美元)天價,這表示蘋果品行不佳,也讓全球喜愛蘋果品牌的使用者失望。

值得注意的是,為何蘋果會節節敗退於市場面呢?壟斷行為惡劣、AI手機與摺疊機錯失良機、中國政府刻意遏止、美中對抗受害者...等等原因,可能都是。但是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是蘋果因為濫用其在音樂串流應用程式分發市場的主導地位。對應用程式開發者施加限制,阻止他們向 iOS 用戶告知應用程式之外提供的替代且更便宜的音樂訂閱服務。蘋果這種行為可謂卑劣,相當不可取。

[20231120] 蘋果自研手機MD晶片延後至2025年底~2026年
全球僅少數公司擁有生產通訊晶片的能力,包括高通、聯發科與三星在內。然而,Apple早從2018年開始,為相關計畫投入上千人力,設定目標是要讓自研MD比起現有技術,能以更快的速度下載資料。

蘋果2019年以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智慧手機MD業務,連帶承接後者2,200名員工與一系列專利。英特爾開發5G數據機晶片時遭遇困難,每年虧損約10億美元。如今接收Intel可能為失敗的計畫。因為iPhone改用自主研發MD晶片的計畫時程,將會從2025年春季,延至2025年底甚至2026年初以後,因自研產品替換Qualcomm MD晶片的複雜程度,超出蘋果原先預期。
與處理器不同,一款完美的數據機,須能與全世界上百家行動網路業者連上線,在任何環境條件下都不會斷掉。雖然蘋果有能力在自家的測試中心,進行模擬連線測試。

高通曾預期到2026年,蘋果所使用的數據機晶片,仍有大約5分之1會由高通供應,因為高通與蘋果達成三年協議,將為蘋果2024年~2026年推出的智慧型手機供應5G通訊晶片。

過去的供應協議令高通賺得豐厚獲利,但對於蘋果而言卻是成本高昂。據瑞銀(UBS)上個月估計,高通2022年賣給蘋果的MD晶片銷售額達72.6億美元,約占該公司營收的16%。蘋果目前iPhone採用的5G數據機晶片都來自於高通。高通財務長帕基瓦拉(Akash Palkhiwala)2022年11月表示,蘋果2023年「大多數」手機將內含高通晶片。

基本而言,蘋果是有能力自研MD晶片,只是需要時間。然而,最快的方式就是將手機MD晶片聯發科併購,如此就不用費事再進行研發,但是這方式也是很困難,但並非不可能。

[20231002] 蘋果手機發熱,臺灣是否有第一時間因應方式
iPhone 15 Pro Max過熱導致機身發燙、錄影時畫面不流暢等狀況。蘋果證實旗艦款新機過熱,主因iOS 17作業系統漏洞及第三方應用程式導致,將透過更新iOS 17解決相關問題,而且不會降低效能。主要是因在設定或還原設備的前幾天,後台執行運作增加可能導致手機溫度升高,而最近部分第三方應用程式的一些更新導致系統負載過重,包括《狂野飆車 9:競速傳奇》(Asphalt 9)、Instagram和Uber,目前正和開發者合作修復問題,而Instagram已更新解決漏洞。

即便先前不少手機達人與供應鏈廠商認為新機過熱與軟體或散熱零件有關,但韓媒直指是台積電以3奈米生產的A17 Pro晶片,因沿用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架構,電流控制挑戰升高,是新機發燙的主因,甚至可能引發蘋果轉單至三星。

上述爭議在於蘋果手機過熱疑是台積電代工造成,尤其韓媒刻意操弄,此案情並不簡單。韓媒刻意操弄小動作影響市場對於台積電觀感。不過這也使人連想到過去韓國人在籃球比賽的小動作爭議。然而,這些小動作若沒有第一時間回防可能會引發許多疑慮發生。

[20220608] 令人驚奇的蘋果霸業
事實上,蘋果不是第一次令人驚艷了!這改變基因種子應該是賈伯斯帶回來給蘋果最好的禮物,
自製技術,改革效能,決定是否能夠考量不同利潤!
ARM的行動與電腦改變力量正慢慢地進行,英特爾恐怕一代梟雄也不得不低頭!

Key:
  • 過去五年蘋果在研發上花費超過1000億美元,但蘋果並不打算建立太多新的數據中心來運行或訓練AI模型。相反,其將繼續追求「混合」方法,來達成這一目標
  • 業績
    • 蘋果低迷的業績已被市場預測到,5月2日財報則是追加了11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額度。
    • 蘋果每年都會在這個時候增加9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額度,但今年一下子增加20%以上,達到歷史最大規模。季度分紅也增加4%,達到每股25美分。這是連續12年增加分紅。股市對優厚的股東報酬政策表示歡迎,股價得以上漲。蘋果成功地「一筆勾銷」了財報的停滯跡象。
    • 2024第二季業績,為大型科技股財報季收尾:營收907.5億美元,優於預期的九百點一億美元;每股盈餘1.52美元,優於預估的1.5美元。
    •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指出,2024年首6週,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24%,華為則持續成長。
  • M4 AI
    • M4晶片以iPad做為第一次推出的平台,M4在AI運算上將能繳出優異表現,僅需四分之一的功耗就能做到其他競品的同樣效能水準
    • M4其實在CPU及NPU上會有比較顯著的架構升級,蘋果指出NPU的算力將達到38TOPS,這相當逼近Microsoft設定的AI PC硬體標準40TOPS,就硬體的戰力來看,蘋果應該準備就緒,剩下就是應用端和生態系,能不能加速跟上這波AI的浪潮。
    • 蘋果並沒有將M4晶片的使用侷限在MacBook上的根本因素,因為iPad和MacBook的界線已經變得更加模糊,未來也勢必會有許多和人機互動介面有關的革命性AI應用產生
    • 蘋果在平板產品的技術及應用開發能力,是已經被市場證明遠超其他品牌競爭對手
    • 上季iPhone營收雖年減10%,但高於市場預期;Mac營收意外成長4%,高於預期
    • 蘋果的最大營收來源仍是占比達約48%的iPhone,雖第二季銷售額下降近10%到459.6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458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的513億美元大幅下滑,顯示新一代智慧手機需求疲軟。
  • 美中
    • 爭奪高科技領域主導權的中美對立給蘋果的在華業務投下陰影。媒體2023年9月報道,中國的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擴大對iPhone的使用限制,敦促員工使用華為等中國公司産品。
  • 壟斷
    • 在過去的15年間,每當蘋果用戶透過App Store下載應用,或者在應用內購買、訂閱服務等,都只能通過蘋果指定的支付系統,留下30%的「蘋果稅」之後,再將剩餘費用歸入應用開發者帳戶。估計2023年全球「蘋果稅」收入大約數百億美元
  • 市場
    • IDC 2023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71億台,年減幅5%。蘋果以17.3%市佔率,首度拿下龍頭寶座,其次是榮耀(Honor)的17.1%,之後依序是OPPO 16.7%、vivo 16.5%以及小米13.2%。華為睽違兩年多,終於重返中國前五大手機品牌(蘋果、榮耀、OPPO、vivo、華為),2023年第四季出貨量大幅成長36.2%,以13.9%的市佔表現,位居中國國內市場第四大品牌,小米則被擠出前五名。


Reference
[3][20240506]iPhone賣不動,蘋果宣佈最大規模回購
https://zh.cn.nikkei.com/industry/itelectric-appliance/55501-2024-05-06-10-38-07.html

[2][20240506]蘋果AI戰略愈來愈清楚,這很可能是近年來蘋果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了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20685

[1][20220608]蘋果M2晶片採FCBGA封裝 台韓OSAT、載板廠分食訂單
===
Flip_Chip_Ball_Grid_Array
倒裝芯片球柵陣列(fcBGA或簡稱倒裝芯片 BGA)是一種中等成本、高性能的半導體封裝解決方案,它利用可控塌陷芯片連接技術(也稱為倒裝芯片)實現其裸片基板的互連。fcBGA 提供了設計靈活性,可將更高的信號密度和功能集成到更小的芯片和封裝尺寸中。fcBGA 封裝在性能比成本更重要的情況下很有吸引力。倒裝芯片 BGA 封裝可以使用標準印刷電路板進行安裝,並且可以使用現有的標準維修實踐進行更換。

如今,大多數倒裝芯片 BGA 封裝都組裝在雙金屬層或多層高密度陶瓷基板或有機層壓板上。此外,fcBGA 封裝通常提供裸片、平蓋和全蓋配置。它們廣泛用於ASICDSP和各種其他高性能應用。

fcBGA 封裝用於所有主要半導體製造商,例如最新的英特爾酷睿 i7、德州儀器定制ASIC和飛思卡爾處理器。
===
蘋果在以軟體更新為主軸的WWDC 2022中,發表新款MacBook以及自研晶片Apple Silicon的「M2」,主打低功耗兼顧高效能,並採用台積電第二代5奈米製程。

熟悉封測業者表示,估計M2後段製程沿用M1的FC-BGA封裝,台系、韓系封測代工業者包括日月光集團與Amkor等可望受惠,封裝載板部分則包括如欣興、三星電機(Semco)等則持續奧援,在後段封測部分也延續蘋果向來多元供應商的策略。

從MacBook系列所使用的M2晶片架構與體積來看,對於成熟的覆晶封裝來說並沒有太多挑戰,M1系列最終推出的超高效能版本的M1 Ultra,則採用台積電先進封裝平台整合兩套M1裸晶。

晶圓級封測業者坦言,估計蘋果在專業級Mac的自研晶片部分,有機會延續採用先進封測技術,但量能相較於MacBook Pro、MacBook Air等熱門主流商品來看,專業級Mac處理器相對「量少質精」。雖然M2系列才剛剛發表,市場已流傳採用3奈米的後繼產品線「M3」已如火如荼開發中。

對此封測業者認為,Arm架構的NB/PC處理器漸漸成為趨勢,低功耗、性價比的特色將大幅提升對於傳統x86架構的競爭力,台系OSAT大廠日月光集團等,手中也握有蘋果、非蘋晶片商等陣營後段訂單。台系半導體封測供應鏈業者發言體系,向來則不對特定產品、單一廠商做出公開評論。

封測業者表示,估計Amkor南韓廠、日月光集團等將分食M2後段封測訂單,蘋果雖然在晶圓代工領域獨押台積電先進製程,事實上,也僅有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持續領先群雄。

在必須顧及成本競爭力的後段領域,蘋果除了A系列處理器、少量頂規高效運算(HPC)晶片採用如台積電整合型晶圓級扇出封裝(InFO)與衍生型技術外,大宗處理器封測委由多家OSAT供應商操刀。

蘋果於官網中表示,M2採用突破性系統單晶片(SoC)架構,將 CPU、GPU、記憶體等集成於單一晶片,因此運算速度更快,耗電更少。其中,內建超過200億個電晶體,足足比 M1多出25%。

儘管2022年PC/NB、手機市場充滿不確定性,蘋果供應鏈業者目前仍相對抱持旺季基本盤信心,季節效應相對較能夠預測,目前針對新款iPhone等秋季新品的零組件拉貨已經啟動,MacBook部分也開始運轉。

封測業者認為,蘋果成功向各界宣示Arm架構PC/NB處理器可以兼顧效能、成本、功耗表現,並且進入市場競爭激烈的主流行動電腦領域,預期高通、聯發科等有志於Arm架構行動PC處理器的業者開發腳步與產品進度不會停歇。

沒有留言:

電子與通訊

這裡就是我的新的Blog 將以電子與通訊 做為本人研究探討之地!!
希望能夠更加了解神奇的宇宙 歡迎各位光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