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NVIDIA研究

[20240110] 2024年NVIDIA布局AI PC、矽光子,商機無限
AI PC無疑是2024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的焦點,不僅NVIDIA、AMD、Intel將推出新款晶片應戰,PC業者也紛紛把AI功能導入PC。Microsoft預告新款Windows 11 PC將加入「Copilot」按鍵,讓人們一鍵呼叫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助理。

NVIAID推出三款桌上型電腦繪圖處理器(GPU)新產品,入手價599美元(約新台幣1.86萬元)起跳。三款「GeForce RTX 40 SUPER」系列繪圖處理器,包括主流的「RTX 4070 SUPER」,定價599美元(約新台幣1.86萬元);中高階的「RTX 4070 Ti SUPER」,定價799美元(約新台幣2.48萬元);高階的「RTX 4080 SUPER」,定價999美元(約新台幣3.10萬元)。

以上三款主打讓遊戲玩家、設計師與其他電腦使用者不需要倚賴透過網路使用的遠距服務,就能善用個人電腦設備上的AI功能。其中最高階的RTX 4080 SUPER新品將搭載更多的處理核心和速度更快的記憶體。這款晶片執行Stable Diffusion XL圖片生成軟體速度,比上一代輝達技術同類機型快1.7倍。新晶片還將支援光線追蹤,透過計算單條光線的路徑構建圖像,解析度為4K。

此外NVIAID股價2024年1月8日收盤飆漲6.43%至每股522.53美元,創下收盤新高價。華碩、微星、技嘉等台灣板卡廠也紛紛宣布推出採用輝達新品的顯卡搶市。

然而,NVIDIA驚奇的事情不只於此,因為2023年NVIDIA受惠全球CSP(雲端服務供應商)、網際網路公司與企業生成式AI、大型語言模型導入應用需求,資料中心營收季增高達105%,包含Hopper與Ampere架構HGX system、高效運算交換器InfiniBand等出貨遽增。此外,遊戲及專業可視化兩項業務營收亦在新品驅動下持續成長,第二季整體營收達113.3億美元,季增68.3%。整體營收超越高通及Broadcom登上全球IC設計公司龍頭。

今年2024年,NVIDIA最大挑戰應該還是自己,例如AI PC和矽光子布局,而NVIDIA和台積電的密切合作,製程技術一路從45奈米延伸到7奈米,預計最快今年將有好消息,2025年邁入放量產出階段,屆時可望為台積電帶來全新商機,值得受到矚目。

[20230814] NVIDIA的台廠供應鏈,廣達鴻海角色吃重

NVIDIA的台廠供應鏈,鴻海扮演關鍵角色,因為鴻海是NVIDIA AI晶片模組(GPU Module)唯一供應商。而NVIDIA的AI晶片基板(Base board)供應商則有鴻海與緯創;Nvidia的AI主機板供應商則包括鴻海、廣達、英業達與美超微(Super Micro)。

DGX與HGX是Nvidia目前最重要的兩款AI伺服器基板訂單。鴻海工業富聯(FII)承接輝達AI晶片基板大單。先前鴻海已取得DGX晶片基板訂,而新增給工業富聯另一款HGX的晶片基板大單,供貨占比逾五成。

其實,鴻海不只做輝達的AI晶片模組、基板與主機板,而是一路再往下游做到伺服器與伺服器機櫃,除晶片是Nvidia設計,台積電代工之外,鴻海在AI領域是從晶片模組一路做到機櫃,是鴻海的專長領域,高度的垂直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廣達在NVIDIA扮演的角色為何?NVIDIA自2016年第一台AI超級電腦DGX-1,到2023年最新超大規模AI伺服器,都是出自廣達。廣達歷經三次重大轉型,至今在筆電、雲端、AI伺服器領域連中三元,位居第一地位。

雲達與NVIDIA攜手打造的超大規模HPC-AI伺服器。這伺服器預計2023年9月上市,是Nvidia首度以模組化形式搶進企業級市場的關鍵產品,採用NVIDIA MGX架構,搭配自行開發的Grace Hopper Superchip處理器晶片,而雲達則為此產品的第一家台灣供應商。

廣達與Nvidia合作長達20年之久,源自於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的前瞻眼光。2016年8月,廣達集團與NVIDIA合作的全球第一台AI超級電腦DGX-1,捐贈予OpenAI。同年9月,輝達宣布廣達/雲達將成為推算伺服器的生力軍。不管是全球首台AI超級電腦DGX-1、臉書的Big Sur推論伺服器,以及搭載糖果棒般大小Tesla P4處理器的薄型1U伺服器,都是廣達與Nvidia攜手合作的成果[3]。




[20230530]全台瘋老黃,台大、夜市、Computex、聯發科、台積電

全台瘋Nvidia老黃(黃仁勳),滿滿的新聞都是老黃;無論老黃所到之處,任何地方無不萬人空巷。至於他說的一些話語也被奉為經典,如:「記住,你要嘛為了尋找食物而奔跑,要嘛為了逃離成為食物而奔跑。」、「ChatGPT是人工智慧的iPhone時代」。以下是老黃的更多語錄[2]:
1. “創新是我們永恆的追求,這是我們在NVIDIA的信仰。”
(Innovation is our perpetual pursuit, it’s our belief at NVIDIA.)

2. “不要害怕去嘗試,你可能會失敗,但這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Don’t be afraid to try, you might fail, but it’s the only path to success.)

3. “時代在變,我們的機會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我們的熱情和堅持。”
(Times change, our opportunities change, but the only thing that stays constant is our passion and persistence.)

4. “人工智能是最強大的科技力量,它將驅動未來的創新與發展。”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he most powerful technology force, it will drive the innov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5. “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世界。”
(In this era of constant change, we need to keep learning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world.)

6. “把握當下,永遠做好準備,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機會何時降臨。”
(Seize the moment, always be prepared, 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en opportunity will strike.)

7. “你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要懂得調整節奏,享受過程。”
(Your life is a marathon, not a sprint, learn to pace yourself and enjoy the journey.)

此外,老黃在對台大演講時,談到當Nvidia放棄獲得手機市場回報,並創造一個新的市場「機器人技術」,其擁有神經網路處理器運行AI算法的安全架構。老黃強調「撤退」的可貴,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撤退」對像你們如此聰明且成功的人來說並不容易。然而,戰略性的撤退、犧牲、決定放棄什麼是成功的核心,非常關鍵的核心[2]。

另外,對於NVIDIA發明的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統一計算架構)技術,而使台大陳教授在量子物理模擬使用CUDA;在2007年,Nvidia宣布CUDA GPU加速計算技術,期望是讓CUDA成為一個程式設計模型,在科學運算、物理模擬到圖像處理方面,都能提升應用程式的效能;2012年,AI研究人員探索CUDA,著名的AlexNet在Nvidia的GPU GTX 580上進行訓練,開啟AI的大爆炸,Nvidia意識到深度學習的潛力,並冒著一切風險去追求深度學習,Nvidia成為AI推動引擎[2]。

最後,老黃是否也將許多前輩一樣,成為大家造神的對象,卻也失足跌入神壇呢?前輩有HTC的王雪紅、音樂王子的王力宏、葉克膜之父的柯文哲....等。

Key:
  • Nvidia放棄獲得手機市場回報,並創造一個新的市場「機器人技術」,其擁有神經網路處理器運行AI算法的安全架構
  • NVIDIA發明的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統一計算架構)技術,是讓CUDA成為一個程式設計模型,在科學運算、物理模擬到圖像處理方面,都能提升應用程式的效能
  • 2016年8月,廣達集團與NVIDIA合作的全球第一台AI超級電腦DGX-1,捐贈予OpenAI。
  • 鴻海是NVIDIA AI晶片模組(GPU Module)唯一供應商。而NVIDIA的AI晶片基板(Base board)供應商則有鴻海與緯創;Nvidia的AI主機板供應商則包括鴻海、廣達、英業達與美超微(Super Micro)。
  • DGX與HGX是Nvidia目前最重要的兩款AI伺服器基板訂單。鴻海已取得DGX晶片基板訂,而新增給工業富聯另一款HGX的晶片基板大單,供貨占比逾五成。
  • NVIDIA和台積電的密切合作,製程技術一路從45奈米延伸到7奈米
  • NVIAID股價2024年1月8日收盤飆漲6.43%至每股522.53美元
  • Microsoft預告新款Windows 11 PC將加入「Copilot」按鍵,讓人們一鍵呼叫生成式AI助理


Reference:
[3][20230608]NVIDIA 背後造王者是他,三張圖看廣達營收結構暗藏飆股基因!林百里:我們是 AI 伺服器龍頭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7/7220443
[2][20230528]黃仁勳近年著名語錄
https://x-income.com/?p=1260
[1][20230529]今天黃仁勳兩個小時銷售演講的精華整理,分四大主題、八類產品
https://www.cmoney.tw/forum/article/153458004
【加速運算】
1. NVIDIA 宣布推出 DGX GH200 人工智慧超級電腦:全新級別人工智慧超級電腦將256個 Grace Hopper 超級晶片連接成一個超大型、1-Exaflop、 144TB GPU的巨型模型,用於驅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推薦系統和資料分析。

2. NVIDIA Grace Hopper超級晶片設計用於加速生成式人工智慧已開始量產:搭載GH200的系統加入了全球系統製造商基於NVIDIA Grace、Hopper、Ada Lovelace架構的400多種系統配置

3. NVIDIA MGX 提供系統製造商模組化架構以滿足全球資料中心多樣化的加速運算需求:雲達科技與美超微是首批使用伺服器規格支援100多種系統配置,以加快處理人工智慧、HPC 及 Omniverse 的工作負載。

【網路】

4. NVIDIA 推出為超大規模生成式人工智慧打造的乙太網路平台:全新 NVIDIA Spectrum-X 網路平台結合 NVIDIA Spectrum-4、BlueField-3 DPU 與加速軟體;全球領導的雲端服務提供商使用此平台來擴大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的規模

【Omniverse】

5. 全球電子製造業領導業者使用 NVIDIA 生成式人工智慧與 Omniverse 打造先進的數位化工廠: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宜鼎國際、和碩聯合科技、廣達及緯創資通使用 NVIDIA Omniverse、Isaac Sim 及 Metropolis 多項技術打造虛擬工廠、模擬機器人、自動檢測系統。

6. WPP 與 NVIDIA 合作開發用於數位廣告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內容引擎:基於 NVIDIA人工智慧和 Omniverse的開創性引擎連結領先軟體製造商的創意 3D 和 AI 工具,大規模革新品牌內容和體驗

7. 達明機器人選擇在 Omniverse 上使用 NVIDIA Isaac Sim,以最佳化自動光學檢測結果:台灣協作機器人創新業者運用 Omniverse 上的 Isaac Sim 將基於機器人的檢測速度提高 20%,以提高電子製造產品品質。

【機器人】
8. NVIDIA推出Isaac AMR讓移動機器人擁有先進的自主行動能力:Isaac AMR將開放客戶搶先體驗,而採用 Nova Orin架構的參考機器人也將開放評估

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

蟲洞研究

[20230524]探索全息理論於Google實作蟲洞理論實驗

**在1997年, Juan Maldacena教授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所的研究員發現愛因斯坦的三維宇宙理論是一種全息投影存在於宇宙二維邊界上的量子理論[1]。

**The three-dimensional world of ordinary experience––the universe filled with galaxies, stars, planets, houses, boulders, and people––is a hologram, an image of reality coded on a distant two-dimensional surface[2].
**1997年由阿根廷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西那,提出「全像原理」的模型,其認為宇宙是由一維的弦振動所組成,並由這些弦產生引力,而物質世界其實只是一幅由另一空間投影過來的全像圖,另一個額外維的空間才是真實存在,其本身可能更簡單、更平坦,而且沒有引力[3]。
**全息原理指導探索如何結合現代物理學中最著名的兩個理論—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根據原理同時包含量子力學和引力的理論可以與其他包含量子力學,但不包含引力的理論完全等價。 這種替代描述被稱為對偶,並且比它的引力對應物具有更少的維度—很像投影在 2D 表面上的全息圖如何顯示 3D 圖像。 Jafferis 等人在《自然》雜誌撰文報告,所使用量子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全息圖的狀態,全息圖的對偶是一個被稱為蟲洞的實體,然後演化該狀態以模擬穿越蟲洞的資訊[7]。
**SYK(Sachdev-Ye-Kitaev)模型是一個物質粒子的系統,以羣體的形式相互作用,並且這個模型在2015年被發現是全息的。量子引力理論家Juan Maldacena和合作者提出,兩個SYK模型連接在一起,可以對Jafferis的可穿越蟲洞的兩個口進行編碼。到了2019年,Maldacena和夥伴們找到一個具體的方法,可以將一個量子位信息,從一個四向相互作用的粒子系統傳送到另一個粒子系統。在對偶時空圖中,旋轉所有粒子的自旋方向,會轉化為一種橫掃蟲洞的負能量衝擊波。衝擊波能把量子位向前推動,還能在可預測的時間點把量子位踢出蟲洞[4]。
**Sachdev-Ye-Kitaev system — by means of coding it using quantum gates. They observe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SYK system emerging from the second SYK system, all on the same quantum processor. The dynamics of this process are seen to be consistent with behavior expected from a quantum system dual to a wormhole in a two-dimensional anti-de Sitter spacetime[5].
**調用 SYK many-body system和引力的全息對應,通過 SYK 模型中實現的可穿越蟲洞機制來探測糾纏與時空幾何之間的推測 ER = EPR 關係[6]。
=====
Reference:
[1][20221216]模擬蟲洞如何幫助物理學家最終將引力和量子理論結合起來
[3][20190802]我們都是活在一幅巨大的「宇宙全像圖」中
[4][20221202]史上第 一個蟲洞,被谷歌量子計算機造出來了
[5][20221130]費米實驗室和合作者領導量子引力測試工作
[6][20221130]量子處理器上的可穿越蟲洞動力學
[7][20231130]A holographic wormhole traversed in a quantum computer

Beamforming 波束成型研究

[20230524] 數位和類比之波束成型差異
在5G的技術中, 其中一個新被引入的通訊技術就是波束成型 (beamforming),波束成型技術可以大略的分成兩種:(文獻[2]有數位與類比圖可參考,而[1]有波形圖參考)

第一種、數位波束成型:藉由量測到的通道係數,設計傳送參數 (precoder)最佳化通道
第二種、類比波束成型:透過多天線的相位偏移 (phase shifter),決定電波傳遞強度模式

另外在Wiki則有數位與類比以及混和模式的波束成型說明[3]:
類比和數位波束形成之間存在區別如:若有100個Sensor,“數位波束成型”方法需要 100 個訊號中的每一個都通過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而創建 100 個數位資料流(data stream)。然後將這些數據資料以適當的比例因子或 phase-shifts以數位方式相加,以獲得整合信號。相比之下,“類比波束成型”方法需要獲取 100 個類比資料流,使用類比方法對它們進行縮放或 phase-shifting,對其求和,然後通常將單個輸出資料流。

數位波束形成的優勢在於數位數據流可以以多種可能的方式並行處理和組合,從而並行獲得許多不同的輸出信號。可以同時測量來自各個方向的信號,研究遠處物體時可以長時間積分,研究近處快速移動的物體時可以短時間同時積分等。對於類比波束成形而言,這不能有效地完成,不僅因為每個並行訊號組合都需要自己的電路,而且更根本的是因為數位資料可以完美複製,但類比資料不能(只有這麼多的類比功率可用,放大會增加噪聲。)因此,如果將接收到的類比信號拆分並發送到大量不同的訊號組合電路中,可以降低每個訊號的信噪比.

若是以波束形容差異則為以下說明[2]:

在天線場型上, 數位和類比的 beamforming 也有顯著差異一般來說,類比 beamforming 由一個主波束 (main lobe) 和多個旁波束 (side lobe) 組合,主波束的方向經過設計, 而旁波束則否, 易造成干擾,相較之下, 數位 beamforming 擁有較高自由度進行設計,因此,其場型多變, 並能夠同時抑制對其他使用者的干擾。

考量低成本、低複雜度則以類比Beamforming取勝[2]
類比 beamforming 的技術較適合有直視路徑 (LOS) 的情況,當有 LOS 時, 我們可以根據方向角, 來設計主波束的方向。

雖然類比 beamforming 的技術,限縮precoding 的自由度以及通訊增益,但另一方面,低設計複雜度、直觀的物理意義、以及實作成本,也使得類比 beamforming 更容易普及應用於MIMO系統中,考慮到兩者的優缺點, 現今有一些討論複合式的架構 (hyper-beamforming),以期待在低成本、低複雜度的前提下,提供較高的空間重複利用性,以及系統通訊效能。

Massive MIMO究竟哪個適合數位或類比,Wiki表示混和[3]:

在具有大量天線的大規模 MIMO 系統,在數位基頻上執行的波束形成算法可能會變得非常複雜。此外,如果所有波束成形都在基帶完成,則每個天線都需要自己的射頻饋電。在高頻和大量天線元件的情況下,這可能會非常昂貴,並且會增加系統的損耗和復雜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有人建議使用混合波束成形,其中一些波束成形是使用類比形式而不是以數位形式完成。

但也有人以數位波束成型為優[4]:
In Massive MIMO, I think that precoding is the right word to use since what I advocate is a fully digital implementation, where the phases and powers can be jointly designed to achieve high capacity through spatial multiplexing of many users, in both NLoS and LOS scenarios.

Reference:
[1][20180114]LTE筆記: 波束成型 (beamforming) 和天線陣列
https://note-on-clouds.blogspot.com/2018/01/lte-beamforming.html

[2][20180215]LTE筆記: beamforming 和 precoding (2)
https://note-on-clouds.blogspot.com/2018/02/lte-beamforming-precoding-2.html

[3][20xxxxxx]Wiki for Digital、Analog、and Hybri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amforming#Digital,_analog,_and_hybrid

[4][20171003]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EAMFORMING AND PRECODING?
http://ma-mimo.ellintech.se/2017/10/03/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beamforming-and-precoding/


2023年5月23日 星期二

滲透率研究

[20230523] 滲透率真實與否,難以準則,實為社會科學之難題
若論及滲透率,則以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GSM Association, GSMA)調查最甚,時常發布相關調查訊息,而全球行動設備供應商協會(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 GSA)也會有發布調查數據;市調公司如Omdia也會發布相關訊息;至於臺灣的行政單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會針對台灣電信商做滲透率排名;電信設備商Ericsson也會做調查數據發布。

其滲透率的定義為一種產品或者服務在市場上的覆蓋程度,以百分數表示,其公式如下: 市場滲透率= 商品的現有需求量/ 商品的潛在需求量。就目前觀察而言,GSMA通常將臺灣的5G行動滲透率評斷較低,屬於全球後段班;但是,研調機構Omdia則評比臺灣滲透率較高,屬於全球前段班。

因此,可知其滲透率調查會依照各個條件而有所不同,因此對於市調滲透率而言,最好僅當參考,數據不是唯一。因此,這種調查而言也較難成為普世價值而為真正的科學。但是,臺灣在2023年滲透率達30%是無庸置疑。

下方列出幾個調研機構的數據,需注意評比條件,以下僅供參考:
  • [5G滲透率全球角度]Ericsson預估截至2022年底資料,北美5G滲透率已達41%,居全球首位南韓5G用戶滲透率達37%,估計2028年「非5G用戶」將只剩下9%。
  • [5G滲透率全球角度] GSMA公布2022年第4季全球5G用戶滲透率排名:香港56.71%、南韓53%、美國49.49%、中國42.38%、日本41.75%、澳洲37.96%以及台灣35.31%。
  • [5G滲透率:全球角度] Omdia公布2022年12月發布報告:2022年全球約有31%電信營運商提供5G服務,2023年底則可望推升至59%,並預估2027全球5G用戶達59億、70.9%滲透率。
  • [5G滲透率臺灣角度]Ericsson預估:臺灣成長至30%,用戶數超過730萬戶
  • [5G滲透率:臺灣角度]Omdia在台灣公布其2022年12月發布報告:預測2023年台灣5G滲透率將持續緩步爬升,2023年底達到30%。
  • [5G滲透率:臺灣角度] NCC截至2022年底統計:中華電信行動寬頻服務用戶數約為1103.9萬戶,其中5G用戶約有244.8萬,5G滲透率為22.2%。雖然5G用戶數是電信業者最多,但滲透率低於遠傳電信的24.9%以及台灣之星的25.6%。
  • [5G用戶數評斷:全球角度]Ericsson預估:4G用戶在2022年達52億人,5G用戶突破10億人,2023年達15億,但隨5G應用增加,4G跟5G用戶數將在2027年黃金交叉,也就是5G用戶數將首度超越4G,2028年時5G用戶數將直奔50億人
  • [5G用戶數評斷:全球角度]GSMA預估:5G連接數將由2022年的10億,增至2023年的15億,並在2025年底前突破20億規模。
  • [基地台評比:臺灣角度] NCC截至2022年底統計:全台灣5G基地臺數已達2萬9,087臺,5G電波人口涵蓋率已達94.36%,台灣5G在覆蓋率全球領先。
  • [基地台評比:中國角度] GSMA統計:2022年中國的5G基地台新增數量為89萬座,當地5G基地台總量已超過230萬座的規模。預估到2025年時,中國將成為首個5G連網裝置數量超過10億台的地區。


2023年5月3日 星期三

環球晶研究

環球晶併兆遠切入鉭酸鋰、鈮酸鋰晶圓商機

中美晶旗下的兆遠科技是早期切入藍寶石基板的廠商,而後因市場低價競爭,營運遭受嚴酷考驗,因而積極轉型,切入鉭酸鋰、鈮酸鋰晶圓市場。但是不敵大陸低價競爭,環球晶認虧兆遠,並推動兆遠轉型,預計以其環球晶1張換50兆遠張[2]

環球晶目前資本額為43.52億元,預計將為此案增資發行87萬多股,暫定今年11月1日為股份轉換基準日[3]。

鉭酸鋰、鈮酸鋰兩項產品的用途有二:第一是通訊產品的關鍵材料,第二用於LD、LED及micro LED等領域。環球晶是矽晶圓及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者,因此,現為中美晶、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表示併購兆遠科技是一項合理「make sense」的策略。

環球晶全球第三大專業晶圓材料供應商,具有完整的半導體晶圓生產線,有機會加速擴大砷化鎵、鉭酸鋰及鈮酸鋰晶圓產品應用與商機[2]。此外,環球晶一路走來都是透過併購案持續變大,因為在業界素有「併購天王」美名的盧明光,1998 年投資中美晶,2007 年接董事長,帶著徐秀蘭展開多次併購,讓中美晶規模飛快擴張,從 2006 年營收 45 億元,2021 年達 688 億元,15 年來翻了 15 倍。

從前中美晶公司在全球矽晶圓材料廠排名 11,但是中美晶幾乎以小吃大模式併購每一案。透過分割與 3 次併購,讓環球晶成立 5 年,就躍升為全球第 3 大矽晶圓製造商[5]。
  • 2008 年,中美晶買下美國半導體磊晶廠 Globitech;
  • 2011 年將集團的半導體產業分割出去,成立環球晶(環球晶圓);
  • 2012 年收購當時全球第 6 大的日本晶圓廠 Covalent Material Silicon(CVS);
  • 2016 年併購丹麥浮融帶長晶法晶圓製造廠 Topsil 與全球第 4 大矽晶圓製造與供應商 Sunedison Semiconductor(SEMI)。
細則研究便可知環球晶併購兆遠皆為自家人互相擁抱。中美矽晶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於1981年成立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使旗下半導體、太陽能及藍寶石三大事業部各自有更大的成長動能與更顯著的經營績效,中美矽晶於 2011 年完成企業體的獨立分割,此次分割後中美矽晶保留太陽能事業,將旗下半導體事業以及藍寶石基板事業進行分割,並分別設立 100% 持有之環球晶圓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美藍晶股份有限公司。為整併資源、整合技術專利及研發能力,中美藍晶與兆遠科技於2013年合併,兆遠科技為存續公司[4]。[20230503]


Reference:

[5][20220511]瞄準財務危機的公司,見機以小吃大!「併購天王」分享環球晶如何躍升全球前 3 大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5090

盧明光
1948 年生,大同大學電機系,政大企家班畢業。曾任職德州儀器、光寶集團、中美矽晶集團,主導10多樁併購案,現為中美矽晶製品榮譽董事長、朋程科技董事長。

[4][xxxxxxxx]中美矽晶官網簡介
https://www.saswafer.com/profile-tw/
[3][20230503]環球晶併兆遠 1張換50張
[2][20230502]環球晶將併兆遠 換股比例0.02比1

[1]半導體寒冬臨? 環球晶不做此想 (digitimes.com.tw)

  • 化合物半導體廠商:環球晶2021全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611.3億元,年增10.4%,寫下歷史新高,稅後淨利為118.7億元,每股稅後(EPS) 27.27元。當中因德國世創購併案的交易終止費5,000萬歐元認列於2021年第4季,因此使得單季EPS減少3.5元,若無該筆費用,EPS約達30.77元。
    •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 近來因為電力電子系統以及行動通訊技術的蓬勃發展,對於基板的需求越來越高,傳統矽基板已無法符合最新的技術需求,氮化鎵碳化矽材料成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之一。 這兩個材料皆擁有寬能隙特性,應用上可以展現相當高的崩潰電壓與抗高溫特性,適於應用最新的高功率元件。 氮化鎵材料也擁有高電子飽和遷移率特性,搭配半絕緣碳化矽基板,在高頻通訊元件上也展現出極佳的應用優勢。  
    • 環球晶圓矽晶圓產品,增加產品多樣性以滿足客戶各式各樣的需求。 ‧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 ‧ SOI晶片 ‧ 退火片 ‧ 磊晶片 ‧ 矽晶棒 ‧ 擴散片 ‧ 拋光片

電子與通訊

這裡就是我的新的Blog 將以電子與通訊 做為本人研究探討之地!!
希望能夠更加了解神奇的宇宙 歡迎各位光臨 ^^"